分享更多
字体:

外资金融机构很可能大规模重返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10:02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中国的金融改革将使得外资行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将令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发展一直乏善可陈,资产总额占中国整体银行业资产总额的份额并没有明显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后还出现了下降。据统计,2001年在华外资行的资产份额占比为1.82%,到2011年其资产份额占比为1.93%,过去10年中国外资银行市场份额仅增长0.11个百分点,甚至比国际金融危机前所达到的2.38%峰值还下降了0.4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已进入中国的外资行也出现撤资的趋势。2011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已基本撤出中国零售银行市场,与此同时,汇丰银行的大撤退同样引人注目。事实上,外资行的撤离不仅体现在业务方面,资本市场上国有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也呈现全线撤退的格局,高盛、美国银行、淡马锡等机构近年来均有大幅减持银行股的举动。

  分析外资行撤离中国的举动,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看待。在零售银行方面,外资行强龙难斗“地头蛇”,拉存款缺少网点,投贷款受制于渠道,传统优势为跨国企业提供信贷则因金融危机导致需求锐减。再加上外资行的经营成本普遍高于中资银行,声誉又因近年来QDII理财产品表现惨淡遭受损害,综合因素作用下,外资行在竞争中败给中资银行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资本市场上,一方面,外资行战略持有中国银行股已到收获期,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业绩可能已经见顶,战略性地抛售能够更好地保护利润。

  不过,可以料想,外资行的撤离行为应只是阶段性之举,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撤离中国的外资行极可能大规模重返中国,并吸引更多新的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中国市场。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预料,今后外资银行可能更多地采取并购中资银行股权,而非直接开设分支机构的方式回归,这可能是他们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佳方式。

  关键在于,中国的金融改革正推动金融市场逐步正常化与差异化,金融管制的减少与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令外资行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不久之前,中国央行发布公告,拓宽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这被市场普遍解读为最后一轮利率市场化正式开闸。新规实施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立刻出现了分化,三年期及其以上长期存款的利率尤为不同,有大幅上浮的,也有大幅下调的。四大行的三年定存及五年定存采用央行基准利率分别为4.65%及5.1%,但渣打等外资大行开出的同档存款利率则大幅低于基准利率,分别为1.6%与1.7%。外资银行人士解释称,银行吸纳存款的穆迪是为了赚钱,长期存款国家基准利率定的太高,如果没有更高回报的项目可贷款出去,银行反倒要亏钱。目前银行长期存款利率明显不同,原因是各行资金成本的差异。

  中国的金融改革将使得外资行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将令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

  从银行长期存款利率的分化来看,渣打等外资大行的资金成本明显高于中资银行,经营成本的劣势很难扭转。但这种主动定价,引导存款短期化的举动也表明,外资行正积极发挥定价优势,拒绝盲目扩张,稳扎稳打地开拓中国市场。这种经营理念比起片面追求增长的中资银行无疑要稳妥得多,而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价格管制的进一步放松,外资行在定价方面的优势将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外资行而言,更大的利好来自于金融市场的开放,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开,这将进一步加深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交流,而在对外业务上,外资行相对于中资银行的优势可谓巨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的金融改革将使得外资行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将令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有鉴于此,外资行极可能大规模重返中国,分享中国的经济增长。考虑到外资行在本土化方面的劣势短期内难以弥补,并购中资银行股权可能是它们回归中国市场的最佳方式,这样可以扬长避短,与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中资银行优势互补。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