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写在前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18:59 来源: 《浙商》民企利好有多大
世界浙商网 撰稿
国务院“稳增长”是个重要信号?有人将信将疑。
广东湛江市市长因为等待了34年的钢铁项目获批,在国家发改委门口狂吻批文——这条看起来多少有些滑稽的新闻的背后,则是国家加快了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各地一批基础建设为主的项目获得批准。于是,有人传出“4万亿”刺激政策又要出台,但国家有关部门很快否定。不过仍有乐观者分析,这次“稳增长”新政,可望有2万亿投资增加。
与此同时,为贯彻国务院即将出台的“新36条”细则,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出台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建设。有人认为,民间资本投资环境即将全面改善。
这对广大民营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多大利好?身边的民企老总们却没有多少喜悦。又是加大投资、上新项目,头痛医头,重复老一套嘛。当年扩大“4万亿”投资,多少民企欢欣鼓舞,可现在发觉“吃尽苦头”。因为有银行把钱送上门,一些企业便大着胆子转型,明明自己原来的企业只有几个亿资产、一年几千万利润,却要去投资10多亿上新项目。银根一紧,加上行业一波动,非但“转型”不成反而转到了绝路,还搭进了原来的企业。身边活生生的案例不少啊,谁还高兴得起来?民营企业需要的不是今天这个新政、明天那个新政,而是稳定的、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事实上,当下民营企业最盼望的已经不是投资领域的“破壁”,也不是货币政策的宽松,而是降低各项成本,包括融资成本以及减税!试问,铁路、能源、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投资,一般中小企业沾得上边吗?更何况,这其中一些领域早被证明不适合民企投资。然而,我们依旧只看到“要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这句话,没看到企业税负真正减下来。相反,据说有的地方因经济下滑政府收入减少,中小企业税收反而加重了。而企业的融资成本,也象房价一样降不下来。
如何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破解“创新难”“赢利难”,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才是要害所在!(见本期专题报道《第二个“4万亿”来了?》一组)
本刊举办年度民企投融资大会,民营企业家自然是主角。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愿意上台。“多说也没有用啊?转型升级也好,实体经济也好,只见口号,就是不见政策。”
当然,地方政府很努力在为企业服务。浙江针对浙商回归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出“决不让一个好项目大项目流失”。
广厦集团创始人楼忠福日前应邀与全国各省级浙江商会会长座谈。他说,首先民企要讲“政治”,就是看方向、看清阶段。讲政治,不是去做官,更不是去说三道四,关键是埋头做好自己的事。其次要善于自我总结。用人也好,经营也好,出事了只能怪自己,怪自己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不要怪没人帮你。第三要诚信。再不诚信,要被抛弃了,市场要没有了。第四,要有胸怀。多少胸怀做多少事。为什么有的企业老做不大?就是对钱、对人的胸怀不够。企业大了,更要有胸怀,懂得忍耐。“我以前走路中间过,现在边上过。”
“民企大了,机制是大问题。我请过世界上多少知名公司来设计企业机制,但多不太成功。因为这不是一家企业的问题。我们的人才、市场等外部环境不规范,一家企业怎能独善其身?”每次发言,楼忠福都会为民企机制呼吁。确实,对于机制和人才,每家企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而这同样有赖于整个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