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孙平范亩产冠军:壮士断腕二次创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18:58 来源: 《浙商》

  “亩产冠军”

  孙平范

  在向来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基地”的中国,缘何会出现像慈星这样一个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游刃有余的“异类”?从进入电脑横机研发,到产销量跃居全球电脑横机品牌首位,慈星缘何能在短短9年时间里,获得这样的成绩?

  世界浙商网 撰稿

  2012年3月29日,全球最大的电脑针织横机生产商——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300307.SZ)登陆创业板成功上市。而他年轻的掌门人——孙平范也由此成为新一批在资本市场中诞生的富豪,按当日发行价格计算,孙平范个人身家近100亿元。

  异类的“亩产冠军”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浙江民企经济万人大会上,孙平范作为唯一一位企业家代表上台发言。他是最早提出“亩产冠军”愿景的企业家。

  早在2008年,孙平范就许下愿景:“力争不新增一分用地,用自主创新实现产值翻一番”。而从2008年的几亿元跃升至2011年的33亿元,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亩产冠军”。

  在浙江慈溪市,制造业一向发达,但也呈现出低、乱、杂、散的态势,一直以来缺乏规模化企业。而慈星自2003年建厂开始,短短数年时间内即跨越了千万、亿元、十亿、三十亿的门槛,这种爆发式增长也给那些正哀叹日子难过抑或是小富即安的中小企业更多做梦的空间。

  《浙商》杂志跟踪慈星已经5年,见证了慈星的快速成长历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慈星的发展史,就是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壮士断腕,二次创业

  1969年,孙平范出生在浙江慈溪白沙,这里是中国著名的轻纺基地。

  “外公生产手摇机,父亲做针织品生意”,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孙平范对编织技术和针织机械产生了浓厚兴趣,17岁时就已经能独立生产手摇横机,被很多人称为“横机小神童”。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1988年还不满20岁的孙平范只身来到浙江台州创业,开办了台州金星针织机械厂,通过相对简单的组装和加工,生产当时市场最流行的手摇横机。尽管年纪不大,个子不高,但忠厚诚恳的孙平范在10年时间里,把生意做得如火如荼。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传统手摇横机行业遭遇成长的瓶颈,与此同时,国外研发的全电脑横机开始进军国内市场。“电脑横机2个工人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传统手摇机20人。而买一台进口电脑横机的价格,相当于买500台的手摇机。”尽管如此,孙平范还是在国外先进电脑横机攻城略地之初,嗅到了产业转型的讯息,他决定主动放弃自己在手摇横机行业相对稳定的发展。

  2003年,孙平范回到老家慈溪,并开始“二次创业”,把多年的经营积累全部投入到全电脑横机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中,甚至把银行贷款也押进去。一切近乎从头开始。

  “与手摇横机相比,全电脑横机就好比智能立体彩色服装打印机,能快速打印你理想中的时装。”这是将针织由手摇横机向高度机电一体化转变的革命性提升。

  “方向对了,路就不远。”这是孙平范最信奉的一句话。当我们回首慈星的发展时,不得不为孙平范当时的果断而击节叫好,也仍然可以感觉到孙平范选择进入电脑横机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草根的精神,就是不顾一切拼命向上的顽强力量,或许,也正是这种渴望成功的草根精神,才使得慈星这样一个企业获得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机会,才使得中国的横机在全球横机产业占据一席之地。

  “核心技术一定要自己拥有”

  对于横机行业来讲,手摇横机是“夕阳产品”,而电脑横机则是全新的机会。从手摇横机—电动机—微电脑横机—全电脑横机,孙平范一路创新,使传统行业实现了腾飞。

  在慈星300多倍规模扩张的背后,就是自主创新。

  “当时,一些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长期被德国和日本几家大公司垄断,所有的设备都是进口,国内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技术开发相当困难。”为此,孙平范交了很多“学费”。

  在初建厂时,由于国内还未开发电脑横机类产品,为了成功实现产品研发方面的突破,孙平范广泛联系行业内的学者和专家,赴日本等地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并组建优势团队深入了解电脑横机的构造,进行研发。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

  “那时候为了学习技术,我开车一年跑了8万公里。”300多个日日夜夜,孙平范和专家、工人们一起泡在机器房里,“为了一个关键零部件,我们几个研究人员可以连着熬三天三夜,让我睡也睡不着。”

  2004年,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台电脑横机问世,打破了国外品牌垄断市场的格局,慈星品牌迅速崛起,并不断创造民族品牌的多个第一——从2004年到2007年,国产第一批电脑针织横机、第一批电脑针织无缝内衣机、第一批起底板技术横机、第一批电脑高速丝袜机相继破茧诞生。

  2007年,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国际纺织机械展上,慈星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电脑横机参展商。但机器刚运到会场,慈星的展位就被严严实实地封了起来。一打听才知道,同样生产和销售电脑横机的日本岛精公司认为,慈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研制出高精度高技术的电脑横机,因此向慕尼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令,要打开慈星的机器让他们检查。

  岛精公司为什么这么牛?“他们拥有电脑横机的多项国际专利,中国企业破天荒地参加专业展会,岛精怀疑慈星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日本岛精公司的专家团队费了好大劲才拆开慈星的电脑横机,结果让专家们大吃一惊,慈星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和岛精的设计原理完全不同。“他们当场就承认我们没有侵犯他们的专利,后来赔偿了所有损失。”岛精公司的举动反而使慈星成了会展上最受人关注的品牌之一,一时间,“中国慈星”成为国外诸多媒体报道的主角。

  迄今为止,孙平范共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技术研发,超强的研发让其获得了175项专利,并率先掌握了20多项国内核心技术,也成为了国家行业标准的首席制定者,并迅速成为行业冠军。

  国内外双品牌研发机制

  2000多个零件,工艺复杂程度不逊汽车、IT产品,电脑横机以前是中小民营企业碰都不敢碰的领域,如今慈星从模仿到创新,完成了从技术跟随到市场领先的飞跃。

  “做世界针织技术的引领者。”要实现这个目标,孙平范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智能化针织机械产业是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产品技术的开发速度一定要快。但客观上必须认识到,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往往要经过三五年的时间,以我们现在的研发能力,短时间内要赶上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基于这样的客观现实,孙平范想到了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的最快方式——并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不少企业倍感寒意,孙平范却开始危中寻机。

  2010年,一次国际并购为慈星插上了全球化的翅膀。那年6月,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慈星全资收购拥有60年历史的电脑针织横机企业、世界第三大电脑横机制造商——瑞士事坦格集团及其旗下的意大利时尚设计中心。

  不过,鲜有人知的是,一开始孙平范选择的“真命天子”并不是事坦格,而是意大利知名企业普罗蒂。原本希望用普罗蒂的高端机型来丰富慈星产品线的孙平范发现,国内市场并不接受普罗蒂品牌。“在纺机行业,由于欧美品牌对中国大陆市场并不是很重视,虽然技术比较领先,但品牌影响力却下降很快,已经逐渐边缘化。一部分国际品牌的含金量在市场转移、品牌集中的过程中,不再具备曾经较高的市场价值,一些企业真实的市场竞争力已大幅度下滑。”

  孙平范最后选择了世界最大的电脑横机制造商之一——瑞士事坦格集团。“我们先进行技术合作,2009年开始谈判,2010年6月顺利实现交割。”孙平范说,“收购事坦格,看中的是其丰富的产品线、海外销售渠道和强大的研发力量。事坦格电脑横机的嵌花技术在全球是最先进的,研发能力也很强。但过去因为价格比较昂贵,所以事坦格全球市场销量不高。”孙平范抓准了事坦格的这个弱点,不止一次与其谈合作,而真正目的则是并购。

  孙平范认为,实施并购首先考虑的不是价格,而是“能不能帮助自己做强”。对事坦格的并购使得慈星实现了嵌花精密技术的提升,同时主打产品“慈星横机”在全球获得了更高的品牌美誉度,并且借助事坦格的国际销售网络打开了国际市场。

  以第一大股东参股意大利Logica公司,则使慈星占领了制板软件的研发制高点,由此慈星建立了独有的国内外双品牌合作研发机制。在收购完成后实施的国内外双品牌战略,更加奠定了慈星电脑横机在全球的行业地位,加速了慈星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之路。

  “通过并购之后的融合,慈星不敢说做大了,但是至少做强了。”2011年,慈星的销售额超33亿元,比2009年的销售额增长了近4倍。目前,慈星电脑横机年产量和年销量均居全球第一,超过世界前两强德国斯托尔和日本岛精的总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针织机械设备生产基地。

  从开创品牌,到掌握核心技术,再到整合国际资源,慈星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用孙平范的话概括就是:“有多大的平台,就能做多大的事。”

  行业的坚守

  “我在针织机械行业已经20多年,并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希望借助资本市场这个东风,把行业做得更好更强,这是我本人最大的梦想。”孙平范说,这也是推动慈星快速成长背后的力量。让《浙商》记者体味最深的是孙平范对行业的专注和坚持。孙平范坦言,企业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房地产等其他行业投资的诱惑和机会。庆幸的是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时刻,忙于科技创新、自主研发以及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让他获得了专注于实业的信心。

  孙平范表示,公司上市后,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的理念,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把握产业链的发展。“将会更加增大研发收入,生产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除了自身的产品,我们还关注上下游产业,实现产业链的整合。比如慈星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为客户设计出多样化的花型;在卖产品的同时,我们还想办法促进毛衫企业的发展。”孙平范希望通过对行业资源的整合,让客户在购买慈星的同时,享受到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服务支持,巩固公司在横机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据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尚存手摇针织横机160万台,亚洲国家手摇针织横机保有量100万台。按照生产效率1:3初步折算,电脑针织横机设备升级需求量有80万台,市场空间巨大。国内针纺工业开始向中西部拓展,国际向亚洲转移,新兴市场容量无限。

  据了解,慈星股份本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20000台电脑针织横机产业化项目,5000台电脑无缝内衣机项目,5000台嵌花电脑针织横机项目,6000台电脑针织丝袜机项目,研发建设中心项目以及营销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7.8亿元。”

  无疑,在过去的发展中,年轻的慈星已经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正如孙平范所言:无论你望得多远,总有无限的空间在外边。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也是一个属于超越者的时代。说慈星创造了历史,也许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慈星还在创造历史,难道不是吗?

  [记者手记]

  孙平范: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孙平范评价自己是一个没有特点的人。你很难从他一贯平静的脸庞背后读出其内心世界,或许是波涛汹涌,又或是波澜不惊。

  “上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因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孙平范说,上市前后自己并没有什么变化,心态非常平和。

  他的语速向来慢,语调向来低。和名字一样,40岁出头的孙平范是温和内敛的,说话声音轻柔,面带微笑,无论对谁,都是以礼待之。

  与5年多前第一次接受《浙商》记者采访的拘谨和不善言辞相比,如今的孙平范显得从容自如。那时的慈星公司(前身为“裕人针织”,2010年更名为“慈星股份”)和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一样并不起眼,虽然彼时已开始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但那时孙平范所引领的电脑针织横机行业,鲜有人知晓和关注。

  也就是在那时,孙平范刚刚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2006年,慈星牌电脑横机已经显露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致引起了行业原先领导品牌的打压,进而引发了一场足以写个电视剧本的“明争暗斗”。那时的他,是孤独而又安静的。

  经历了从手摇横机到电脑横机、经历了从台州创业到慈溪再次创业、经历了模仿借鉴到自主创新、经历了单枪匹马到招兵买马、经历了诉讼风险到主动出击……今天再回头看孙平范,他早已经“脱胎换骨”,而且不知蜕过多少层壳了。而这一次次的蜕壳,又何尝不是一次次的舍弃与抛弃?

  为抓住电脑横机的历史机遇,孙平范舍弃了在当时还能够给他带来稳定回报的手摇横机、半电脑横机;为了抓住更多、更优秀的团队人员,孙平范可能是慈溪企业里面最早提供高品质的“共产主义供给制”的企业主(在福利待遇方面,慈星免费为中高管提供酒店式食宿);为了更好地成为一家公众型公司,他又舍弃了早先的不规范所带来的现实利益。

  从一颗新星到明星,从平凡到模范,从自主品牌到国际并购,直至成为公众公司,孙平范和他的企业也很自然地渐渐成为政府和媒体追逐的焦点。从获得浙江省内第一个浙商新锐奖开始,一系列的荣誉和奖项也随之而来。

  但孙平范始终是低调平和的。更多的时候,孙平范是“被动”地作为“模范”出现在颁奖台或报端上。《浙商》记者接触孙平范5年多来,这种迅速出名的感觉在他身上体现的痕迹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他依然温润如初。“无论是朋友还是员工,无论是大客户还是小客户,无论是大领导还是小领导,我都是很尊重的,行动上一切以大局为重。更多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回报你。”

  孙平范评价自己是一个没有特点的人。你很难从他一贯平静的脸庞背后读出其内心世界,或许是波涛汹涌,又或是波澜不惊。

  17岁就出道经商的孙平范学历不高,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将企业做大做强。“我对市场和行业的敏感性很强。”已从复旦大学EMBA毕业的孙平范已经开始和国内顶尖的企业家们同台论道了。

  孙平范说自己很少有睡不着的时候,“基本属于嗜睡型。”除了专心办企业,孙平范唯一的爱好就是打太极拳。5年前,他还在慈溪当地创办了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较为专业、规范的拳馆——慈星养生太极拳馆,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太极热”。

  “很简单,投资别的不如投资健康。”孙平范投资创办这个太极拳馆,让许多草根出身的民营企业主们逐渐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在习练太极的过程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养就儒雅大度之风。

  孙平范还是慈溪创二代联谊会理事长,私底下被那些“80后”创二代们亲切地称之为“平哥”或“阿范哥”。或许,对那些年轻的创二代而言,孙平范是一部传奇,是他们的榜样和楷模。

  我有理由相信,孙平范和他的慈星公司会走得更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