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券商领袖圆桌沙龙:券商转型与经营创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4:2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主持人

  严弘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对话嘉宾

  吴斌浙商证券有限公司副总裁

  袁盛奇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

  莫家柱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朱晓莉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有限公司资本市场部执行总经理

  2012年,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转折与变革的一年。

  “郭氏”新政施行半年以来,所推崇的“市场化”导向已经触及证券行业的方方面面;在市场调整与自我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券商行业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政策松绑,创新业务转型,对外开放都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如何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的单一盈利模式,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券商?各家机构都在积极寻找战略和业务层面的特色化经营转型发展之路。就这些问题,本届21世纪中国资本市场年会邀请了嘉宾进行探讨。

  【主持人】:在过去这一年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改革形势下,我们券商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有哪些应对的措施?

  吴斌:转型和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实际上现在我们包括最近监管层也开始大力推转型和创新,我认为原动力在于我们“十二五”期间的整个经济的转型,从投资拉动、出口依赖转向消费,加大内需,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作为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必然会面临这种转型和创新的需求。

  我理解整个创新也不仅仅是指产品创新,单有产品创新是不够的,作为创新应该是制度层面的东西,包括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包括我们监管层推出的监管制度的创新,比如说现在我们投行业务业面临着保荐制度的微调,这些制度的变化都属于创新的范畴。我想在这种创新的浪潮下,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趋势的,将会得到发展和壮大。

  【主持人】:要实现转型和创新,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投资银行,为了企业进行融资,使得他们能够发展壮大,这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袁盛奇:现在市场是比较差的,我们在寻找向上力量的时候市场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严冬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监管得过严,就像看小孩一样看着。上一轮熊市上市公司受伤以后,监管层治理了一下,从每一个业务品种,每个新的都要去申请报批,这个实际上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比如银行业,他们每个理财产品都要银监会批吗?不需要。所以银行业可以做到比证券业资产大这么多倍的规模。

  我自身的感受,这个创新真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小修小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比如发行制度改革,我们觉得发行有问题,改了这么多回,到今天新的版本我个人认为还是不到位的。

  【主持人】:本月初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券商创新大会,相信这个在券商界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我想请教,下一步哪一部分创新业务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莫家柱:我在投行的业务做得时间比较长,资本市场就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大块,投行应该为二级市场提供好的企业好的产品。

  每年上市的都是没有质量的企业,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肯定是不利的;应该说这几年来我个人感觉我们中国资本市场上市企业的质量大部分很优秀。对于一级市场,我们这个业务创新来讲,你要为企业提供怎样的一种融资服务?既能够帮助企业很顺利地融资,同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的盈利提升股票的价值就提升了,有盈利能赚钱,每个股票一年分2元,股价会不涨吗?

  现在二级市场的通道,经纪业务也转型为应该怎么样做一个财富管理。过去老百姓有钱就往股市扔,其实不对;二级市场服务,怎么让每个投资者提供一个增值服务,让大家都高兴,我们一级市场的估值应该准确。

  我们能做的是现阶段怎么在一级市场有好的企业。我们这个行业大家都有差异化,有不同的融资平台,前提条件不能去伤害二级市场,这是我们融资作为投行业务的出发点,否则基金公司哪敢愿意买,要考虑二级市场的需求。但是也要考虑企业融资的需求,真正使企业得到的资金放到产业里。

  我们要为这些优秀的民营企业提供服务,股权、债券、并购等等,这种业务结构的调整,哪怕是单一的模式,我觉得这种创新是有利于我们这个业务的健康发展的,对证券市场二级市场的表现我个人认为是有贡献的。否则企业乱融资,二级市场肯定不行,好的企业肯定有生命力,不好的企业就应该淘汰,有一个差异化。这是我们创新的目标。

  【主持人】:朱总,首先祝贺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成立一周年,一年还是很短的时间,下面你们肯定有宏伟的发展蓝图。在公司发展规划里面,你们大概会往哪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哪个方面会做得比较快一些?

  朱晓莉:我们进入市场的时点给我们压力非常大,方向在哪里还不清楚,我们证券公司资本金也不够,没有提升杠杆的渠道,想做产品创新很多东西束缚了手脚。

  我想券商的发展真正是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怎么样把自己的创新能力产品设计能力转化成收益,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诚实地说,我们还是觉得现在证监会说的创新和放开真正要能看到未来,看到中国成长大的证券公司,或者能够跟国际靠前的第一批的公司同台竞技,还要花很多的时间。

  【主持人】:刚才谈了很多关于创新和转型的话题,实际上创新需要很多新的知识和人才,这是必备的。特别是业务转型和创新的关口,哪些方面的人才是比较稀缺的?国际板早晚会推出来的,在这种环境下,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证券行业比较稀缺的?

  莫家柱:我们资本市场20多年,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现在行业还是比较符合中国目前证券市场每个业务板块的需求,有一定人才的沉淀。

  第一,是我们资本市场的需求。从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国家,现在上市企业也就在2000多家,跟我们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是不相匹配的,场内交易数量很小,我们整个国民经济企业的总数,有盈利能力的数量非常多,但是能上市的不多。

  第二,场外市场还没有,现在正在考虑筹建。一旦能够建成的话也要有人去服务,对这些企业这一块的服务,包括以后私募债的服务,都要有一些专业人员。这个就需要大量补充,不仅要有法律、财务、金融的背景;最好有一些复合型的人才,行业专业的知识,可以更有利于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例如,证监会越来越鼓励创新,我们除了其他投行的人才还有交易类的人才。交易人才的背景就要求更高了,不光有金融知识,还有对其他的知识的背景,包括自然科学、数学,交易的人才等等。所以证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