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8:35 来源: 华夏时报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杨俊民专访
本报记者 马广志 石家庄报道
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郭洪岐在一次讲话中曾这样说:“通过基金会这个桥梁,去关爱特别需要帮助的残疾朋友,让助残成为一种责任,让公益成为一种力量,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个残疾人的心灵。”那么,为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立于2004年的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燕赵大地又涌现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呢?就这些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杨俊民。
“助残故事遍及燕赵大地”
《华夏时报》:不久前,央视播出了系列报道《爱心小院蹲点日记》,讲述了河北滦南县洼里村村民高淑珍建立“爱心小院”的助残故事,很让人感动,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杨俊民:类似的感动故事可以说遍及燕赵大地,比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中的河北省军区原副政委赵渭忠,把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被称为“希望将军”;衡水助残道德标兵林秀贞,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为8名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上学。
还有,在助残公益活动中,省出版局一位离休老同志,20年如一日,每年定期将1000元捐款送到基金会;石家庄九中几名中学生组成“爱心服务社”,休息日到街上卖报,收入几千元捐赠基金会,已经连续两年。
《华夏时报》: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做了哪些工作?
杨俊民:河北省委、省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省工作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政策,这对河北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近几年来,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以公益项目为平台,与省残联密切合作,先后实施了“慈善燕赵·万人复明”、“慈善燕赵·帮四千人站起来”、“慈善燕赵·助听行动”、“慈善燕赵·助视行动”等项目方案。方案中任务层层分解,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具体,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目的,使河北成为白内障、假肢缺肢零增长省。这在社会上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社会和残疾人好评。
另外,在长、中、短期规划指导下,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组织不断健全完善。各级残疾人的康复设施,就业培训、指导、安置力度加大,省级残疾人体育培训场所投入使用,全省各市、县残疾人通行无障碍设施普遍设立,并纳入建设规范,正向社区深入发展。残疾人救助机制正在完善,特困残疾人救助体系正在建立。残疾儿童教育发展迅速,县级特教学校普遍建立,残疾儿童入学率大大提高。
“中基会的作用举足轻重”
《华夏时报》:近年来,河北省残疾福利基金会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了哪些合作?效果怎样?
杨俊民:仅近年来,我们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极配合,开展了一系列的全方位合作。比如,开展了三次“集善工程·启明行动”;开展了“集善如新蜜儿餐项目”,使1500多名残疾儿童受益;接受了上海红蜻蜓集团捐赠童鞋、服装一批共3000件(套),价值75万元;接受拉夏贝尔服饰两批约6000件(套)价值300多万元,已分发贫困残疾人;接受外交部“大爱无国界、西柏坡残疾人康复站”建设捐款60万元,并于今年4月正式剪彩启用;接受“明门慈善基金”残疾儿童便携式轮椅两批230辆价值230万元;开展“三星集善爱之光行动”——资助特困脑瘫儿童康复,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开展了“聋儿成长行动·河北项目”,培训聋儿康复指导员及家长150多名,效果极佳,此项目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此外,目前正在运作的有300万元的扶贫基地项目以及意向中的特殊教育基础建设项目。
所有这些项目,因为具体、受益对象明确,宣传声势大、社会影响力好,深受残疾人和社会好评,成为上下联动、互相支持、配合的典范,同时,这也激发调动了地方助残募捐工作更深入开展的积极性。
《华夏时报》:您如何看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国内外的影响?
杨俊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在中国老一代革命家、政治家支持下,由邓朴方同志创建的、有战略和人道主义眼光的社会公益组织。中基会先期代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职权。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建立后,才分离出来,成为专门为残疾人群体募捐善款、善物,助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公益组织。朴方同志把中残联、中基会比喻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可见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在以朴方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残疾人工作者的精心设计、指导下,中基会聚集了老一辈的政治家、慈善家的人道理念,举起了人道主义的旗帜,开始引导中国助残事业,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下乘势发展。中基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在国内外有着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权观的确立、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朴方同志获得了“联合国人权奖”。
“基金会这个轮还小”
《华夏时报》: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目标是“打造公开、透明、高效率和高公信力的世界一流基金会”。
杨俊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中国是一流基金会,但放在国际环境下就略显不足。因为当前我国的慈善环境、理念、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完善,接受的捐款、捐物还不能适应那么大的残疾人困难群体,需要各级政府支持,需社会观念发展,需社会各界关注。正如朴方会长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三届理事会三次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真正打造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率、高公信力的世界一流基金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磨合的过程、不断创新和不断往前迈步的过程。”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华夏时报》:做好残疾人事业意义重大。河北省级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如何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事业的更大发展?
杨俊民: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推动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河北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基础设施建立靠募捐建成,是河北省残疾人事业第一个基地。现在的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含残联办公用地)是2005年基金会募捐筹措3500万元购地建设的。但与朴方同志要求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形象定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感觉,基金会这个轮还小,这个羽翼还不丰满,也证明基金会发展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