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傅蔚冈:降息之后银行竞争刚刚开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8:37 来源: 华夏时报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傅蔚冈

  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虽然出人意料——因为市场人士预测在调整利率之前,应该还有一次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但是,这次调整最大的意外是,居然调整了存贷差: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种调整方式在中国以往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正是如此,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严格的存贷款利差管制出现松动,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开始。

  在过去的银行市场中,由于利率管制,存贷差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根据2011年的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的年报,发现银行业的存贷差占到其利润的70%以上。这意味着只要有一张银行的牌照,而且经营不要那么糟糕,那么它就笃定挣钱。也正是这个原因,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去年底曾表示:“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始于1998年的中国银行改革,基本上与国企改革同步。银行改革之初,重心在于政企分开,还原银行本色,取消政府的贷款规模管理模式,实行了资产负责比例管理;然后通过股份制,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而随着中国农业银行在A+H股上市,意味着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主要标志的银行业改革告一段落。

  但上市是不是意味着银行业的改革终结了?未必。因为中国目前的银行业,看似业绩光鲜,但是真正的竞争力在哪里?恐怕要打一个问号。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目前银行业尚未真正地开放,而社会又紧缺资金,这意味着只要谁获得银行业牌照,凭借着银行存贷差,那么就可以获得利润。换句话说,目前银行业获得的是金融管制造就的“特许利润”,而不是真正的市场利润——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行业几乎是全行业盈利,而12家已上市银行的利润净利达8415亿,占上市公司总利润的半壁江山。如果某个行业的利润远超其他行业,且全行业未有亏损,我们大抵可以断定,这样的利润是一种扭曲的“特许利润”,而非真正的竞争力体现。

  这种全行业的盛宴,对中国的经济并不是一件好事。首先,银行业在高额存贷差模式下,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发展起来。虽然在现在的经济危机下,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值和利润在世界排名靠前,但就银行经营的效率指标而言,如净利润率、贷款周转率、不良贷款率等,我国银行与其他国家的银行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用市值衡量的银行价值,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营,更多是对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地位的肯定和投机的预期。

  同时,对整个经济体而言,银行的这种租值是建立在广大存款者利益损失的基础上,而租值的稳定性,使得银行系统的竞争性变得畸形,缺乏追求新利润点的动力,同时对利率的风险定价能力极为不成熟,而这些都是银行竞争力的体现。当融资系统的中枢——银行本身非市场化经营时,其后的信贷传输必然问题多多。于是,谁能够拿到钱,谁就能够挣到钱,这种不正常的模式导致地下金融泛滥,终于酿就局部的危机——不少地区在今年开始出现的“老板跑路”现象和非法集资就是一个明证。

  该到了改变这种现象的时候了,而此次央行收窄利差区间,就可以被视作是一次微小但有益的尝试。我们观察到,在央行作出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银行间的存款利率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天津市为例,该市25家银行中有14家银行将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上调1.08倍——也就是至降息前水平,另外11家银行上浮到最高的1.1倍。这种由银行自己说了算的存款利率在以往是没有的。

  为什么利率由银行自主决定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枢纽。当其他行业的资源都是通过价格进行配置时,但银行业中价格机制却不发生作用,这是很荒谬的——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上,各个银行间的管理水平、对市场的反应并不一致,那么各个银行之间的利率应该不一致。从这个角度而言,此时银行业利差收窄,应该视为是银行业竞争的真正开始。

  以往央行之所以对利率市场化异常谨慎,主要原因大概是认为我国的银行业还没有做好准备去应付真正的利率风险。有调查研究显示,虽然重新定价风险、内含选择权风险、基本点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利率风险在我国均已出现,但是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信用风险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以及缺乏有效的防范风险工具等多方面的原因,管理利率风险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列入银行管理者的主要议事日程。

  现在之所以开始调整银行存贷差,大概是监管层认为经过十多年的银行改革,银行业的内部治理水平和资产质量等各方面的表现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利率市场化。但是,仅仅有价格的竞争还不够,还需要有机构的优胜劣汰和自由准入——如果只是在现有高度准入控制的银行业中开展竞争,这种竞争并不充分——只有当这个行业的准入存在一个公开透明的标准时,这时候的银行业才是一个真正的行业,它的利润才能够让其它行业“口服心服”。

  如果把此次的存贷利差缩紧和此前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实施意见相联系,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中国经济领域最为重要的要素改革已经开始。当然,它能走多远,还要看后续的配套措施——如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等制度的实施。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形成?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