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级转移支付难解县级财政压力 非税收收入接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0 00:0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地方“非税收入”有增加企业负担之嫌

  该项收入中目前贡献最大的是“国字头”收入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全国财政收入刚刚放慢脚步,非税收入,这个政府财政增收的另一来源,就开始跑步前行。

  审计署最近公布了全国范围内抽取的54个县财政性资金的审计结果。结果显示,2011年在54个县实现的财政性收入中,非税收入占60.45%,非税收入占比超过税收收入20.90个百分点。

  这表明,上级转移支付已不能有效缓解县级财政支出所面临的压力,异军突起的非税收收入正接过税收收入递来的接力棒,成为政府财政增收的新“源泉”。

  其实,这一态势在2012年已不是“新闻”: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33.1%)回落18.4个百分点,而非税收入同比增加1432亿元,增长53.3%,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加1158亿元,增幅50.1%。一些个别省份增幅超过70%,有的甚至增长了一倍多。

  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国社科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志勇表示,非税收收入增幅大幅提升的原因很复杂,不好分析,但这至少反映了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压力很大。

  税收和财政收入一直都是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在经济回落、减税政策实施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地方财政收入不大幅下降,地方政府部门不得不加大对非税收的征管。

  湖南长沙市财政局就公开表示,为了确保全年非税收收入目标任务实现双过半,除集中精力抓收入外,将进一步挖掘增收潜力。

  那么,在土地出让金大幅锐减之际,地方还有哪些增收潜力可挖?

  安徽省一位政府官员透露,与以往倚重土地出让收入不同,非税收入中目前贡献最大的是“国字头”收入——国有资本收益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据悉,安徽省淮南市新建的市级机关办公大楼即将完工,市政府及部分市直单位年内将迁往新址办公,现市政府大楼及附属建筑物等资产予以处置,获得收入3.97亿元,这使得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了1101%。

  各种利于增收的加法正在实施。比如,从今年开始,全国各省市开始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该基金附加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有统计显示,仅此一项,全国因此将增加1000多亿的收入。据悉,地方教育附加主要用于地方教育支出的投入。

  “在税收情况不好的情况下,相对而言,非税收入的提速是一种必然的态势,因为地方需要财力来支撑政府事务的开支。”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表示,可需要警惕和注意的是,整个税收没有上去,但居民和企业所承担的实际税负上去了。

  相对于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更加“灵活”,除包括财政预算内的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各种专项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等非税收以及财政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外,还包括游离于财政之外的政府各部门的收费和集资、摊派等。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坦言,如果非税收入中的行政事业费大幅增加,尤其应引起关注。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对企业收税减少的同时,却用各种费用变相增加财政收入,其实质还是增加了企业负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目前政府的税收收入增幅减缓,要警惕一种倾向,一些地方政府拼命打非税收的主意。现在企业处于困难之中,如果政府仅仅因为自己收入不够而加大企业的税收,恐怕对整个经济是不利的。

  “从长远来看,只有放水养鱼,把税源搞好了,让企业有好的经营成绩,政府税收才有更光明的前途。现在收这么重的税,把企业整垮了,把税都搞没了,将来哪还有长远的税收?”范剑平说道。

  此外,非税收入的过快增长和过度膨胀,将容易对冲结构性减税的效果,加重企业和社会的负担,甚至成为稳增长的“绊脚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