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平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1:5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程亮亮
只有感受过切肤之痛,才会思变。毕竟“唯有变,方能通”。公募基金如今调研之路的嬗变只是开始,但无疑是个好的开始。
曾经的公募基金调研之路可谓平庸。
花费巨资从券商那里买入被寄予厚望的研究报告,基于这些研究报告结合自己有限的研究部门建立股票池,推荐给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基金经理;部分基金经理会去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进行所谓的调研……
这是某位前公募基金从业人员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描述的简化版本的公募基金投研团队的运作流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公募行业是如此平庸,而之前的那么多年,他们真真切切地是这么运作的。
为何在择股之路上,公募基金总是落后于私募?
这个问题虽然在行业内部被问了很多年,但是从来没有被解决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在调研之路上,公募基金恐怕实属落后者。相比公募基金的“高屋建瓴”,阳光私募们要脚踏实地得多。据某私募基金经理称,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他们会聘请当地的居民作为自己的“线民”,帮助他们收集上市公司信息,“因为我相信,只有这些一线线民提供的线报才最可靠。”
而公募基金的调研之路又是如何呢?用娱乐圈的话说,每一次调研都是“摆拍”。在上市公司经过“PS”之后,公募基金所获取的信息便变得光鲜亮丽,而基于此作出的投资决策又如何能取得好的回报?
好在,公募基金觉醒了。但是积重难返,嬗变之路同样艰难!
无论是从不少公募基金对于难以再度信任的券商研报态度的转变,还是大力打造自己的研究团队,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个行业对于之前浮于表面的调研之路的反思与“悔过之心”。
而近期更是传出某公募基金公司在招聘财经记者做研究员的消息。表面上看起来,这个消息是有多么的不靠谱。由于行业不同,多数记者都不会做估值模型,也不会写研究报告……但是,由于对事情真相的极致追求,记者们能获取更多基金公司调研人员获取不到的更真实的关于上市公司的信息。
如何在搭建自己的研究团队的时候避免发生券商研报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高品质调研人员极度匮乏的问题,等等,毫无疑问都是公募基金需要面对的难题。套用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希望公募基金能真的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接地气”的调研,给投资团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别负了千万投资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