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信托风险 对中诚信托矿产信托产品风险的再反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5:55 来源: 金融时报金立新
记者金立新中诚信托矿产信托风险引发了信托公司的反思。对于这一事件有人做出了这样的表述:中诚信托事件引发业界关注的是银行方面的回应。依惯例,信托业存在刚性兑付原则,相关机构会找资金接盘;但在此次中诚信托事件里,工行已明确表示拒绝兜底,并全面停止与中诚信托的合作。工行拒绝合作的态度打破了信托公司对于“银行会兜底”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将逼迫信托公司更加注重风险控制。而在信托公司之外,另一个问题同样值得反思,这就是一段时间以来所爆出的信托风险的奇怪特征。
观察归纳,从绿城事件到房地产信托的集中兑付,从吉林信托被骗到四家信托公司深陷大连实德,再到近期所爆出的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信托风险,所有的信托风险案例无一不体现出这样一个特征:媒体和网络上炒得热火朝天,令信托经理和投资人惊出一身冷汗,但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例投资者申诉的情况。这种奇特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局内的不急局外的急”?难道真的是当事者迷?
事实上,对于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局内人”绝对不会比“局外人”迷惑。近年来所爆出的所有信托产品风险几乎都是在过程中暴露出来,但最终并没有出现不能兑付的现象。“局内人”之所以不急的原因在于投资于信托产品的资金并没有损失,他们看重的是最终结果。而“局外人”急是因为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整个风险管控链条中的某一个环节。因此这里“局内人”与“局外人”就存在一个对于风险认识的差异。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信托风险?
首先,与所有金融机构一样,信托风险始终存在,关键要看管理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众所周知的是金融行业是管理风险的。信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同属于金融机构,同样是管理风险的。作为一个管理风险的行业,有风险是正常的,没有风险才是不正常的。银行贷款出现不良,银行、保险、证券的理财出现亏损,似乎都没有信托产品出现风险反应这么强烈,原因是什么?其实核心应该还是在于信托的刚性兑付。因为监管对于信托产品有刚性兑付的要求,所以几乎所有人就将信托当成了高收益债券,甚至是高息存款。忘记了刚性兑付仅仅是监管层通过提高对受托机构的要求保护投资者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并不能保证所有信托公司不出现任何风险。
其次,既然信托是管理风险的,那么从一个信托产品成立开始风险就会存在,最终是否能够成为实实在在的风险,要看风险管理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同时也要看他们对于风险的化解能力。绿城事件中,很多人看到了绿城资金链紧张问题,看到了绿城还款的压力,但却忽略了绿城的土地价值和房产价值,没有看到房地产市场仍然有大量接手盘这一市场基础。在目前的中诚信托矿业风险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人看到的是融资方出现了问题,看到的是银行拒绝承担责任,但对于另外的一些有利于化解风险的因素却忽略了。第一,距离兑付期还有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融资方会发生什么变化?都可能对于风险的化解产生影响;第二,中诚信托诚至金开信托资金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用于该公司煤炭整合过程中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洗煤厂建设等。计划整合完成后振富能源将形成一个年产达到360万吨,开采煤种涵盖焦煤、动力煤、无烟煤的大型综合煤矿集团。公开报道显示,振富能源拥有五座煤矿,含一座过渡保留矿井,一座洗煤厂,其中三座煤矿处于技改状态。目前抵押的资产还在,企业出现的问题是流动性受到影响。如果能盘活融资方的现金流,就有可能化解风险。第三,从地方政府角度,发生这样的风险也是一个必须高度关注的事情,地方政府是否有可能介入事情的解决也是一个要素。第四,即使做最坏打算,工行不对风险负责,所有的抵押资产一文不值,中诚信托有没有能力承担风险?公开资料显示,中诚信托为国都证券、嘉实基金第一大股东,2010年国都证券被评为A类A级证券公司,嘉实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位居行业第二。同时中诚信托还拥有国都期货、中诚宝捷思货币经纪有限公司等的股权。即使在刚性兑付要求下,中诚信托有没有能力独自承担风险保证兑付,这样一笔账也是可以算出来的。
再次,如何看待媒体暴露出的信托风险?目前,媒体将关注点大部分集中在融资方出现的问题上,而对于管理和化解风险的手段关注较少。但事实上,管理和化解风险才正是风险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事实上,媒体对于信托风险暴露的积极意义在于对整个行业的警醒和提示上。但如果误读这种提示,仅从局部上看待风险,夸大某一环节风险在整个风控链条中的作用,甚至将某一风险环节视为整体风险,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混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