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5月金融数据折射货币政策调控智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5:57 来源: 金融时报

  徐绍峰

  5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7932亿元,较4月份明显反弹,大大超出外界预期。

  这个看上去并不平淡的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把央行日前发布的这个数据,与海关总署发布的5月份当月进、出口规模双双创月度历史新高以及当月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增速数据叠加在一起,人们便不难发现,5月份经济活跃度的增强,特别是当月发改委提速审批项目,以及国务院出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振兴举措,使得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出现了明显回升势头。与此相呼应,国有大行开始发力支持大项目,一些股份制银行甚至在月末最后一天放贷量占当月新增贷款量一半以上,且大多投向基础设施项目,表明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需求正在吸纳银行信贷资金。而整个银行信贷投放在5月末呈现的大幅增长,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增长。

  简单来看,5月份的信贷数据并无异常。不过,如果人们知道截至5月20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尚未从月初信贷结构短暂调整中恢复过来,贷款新增投放仅340亿人民币;同时,存款流失仍在加剧,前20天四大行存款下降2700亿元时,人们便会为5月份最后11天,信贷的井喷式增长而惊叹。虽然岁末的信贷增长一直有商业银行月末冲刺的因素,比如5月份的大多数贷款就是在月末最后三天集中投放的,但这不能说与稳增长的政策传达到信贷领域毫无关系。

  那么,短短11天内的信贷增长,钱从哪里来?

  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央行在关键时点预调微调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举措。正因为2012年5月18日央行审时度势,果断下调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了5000亿元流动性,才使得随后的十多天时间里,银行体系流动性进一步宽松,银行的信贷增长有了源头活水。

  5月18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过是央行今年来根据实体经济需要和宏观调控目标,适时预调微调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尽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央行一直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并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以智慧和艺术之手,及时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针对今年来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状况一直没有彻底改观,以及外汇占款不断减少的情况,央行分别于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两次动用数量型调控工具,向银行体系累计注入近万亿元流动性,体现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在CPI仍然高企、价格型工具运用受到限制时,央行通过数量型工具适时释放流动性,不仅可以让商业银行拥有更多可贷资金,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回暖。

  当决策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时,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活微观主体活力,恢复市场信心,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同时也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又在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之前,果断动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从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而央行的降息加上随后公布的并不悲观的宏观经济数据的相互配合,也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当市场资金紧张、短期市场利率出现异常波动时,央行又在综合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将正、逆回购作为常态化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正、逆回购交替操作,一方面引导市场利率,传导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调整商业银行的政策预期,另一方面,将银行体系流动性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为下调准备金率“探路”。这种市场化方式,同样展现了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上的灵活性。

  总之,今年前5个月,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央行从实体经济的现状出发,为稳定流动性,从数量调控,到价格调节,再到公开市场操作的引导,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巧妙配合、灵活使用,不仅发挥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也通过力度不同的货币政策的交替作用,推动经济回稳,使得市场流动性总体保持在与经济增速相适应的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