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债总体安全 未来更需优化长短期外债结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5:55 来源: 金融时报万荃
记者万荃对于国家外汇局6月26日公布的我国外债余额数据,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外债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外债总规模继续大幅上升,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从债务期限结构看,3月末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935.59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5577.02亿美元。有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外债增速较快,这主要来自中资金融机构短期外债和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的快速增长。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48.61%,银行贸易融资占26.50%,从相对比例来看,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5.11%。记者了解到,外债的引入主要是为了缓解国内资金的不足,一般来说,中长期外债便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出统筹安排,不像短期债务变动不定。短期债务虽然利率较低,但容易受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风险较大。从2001年开始,中国外债规模不断增加,长期外债规模虽有所增加,但占外债总额的比重较低。
有专家警示,中国对外债务短期化特征日益明显,短期外债规模急剧增长,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自2004年起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重超过5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外债的期限结构是衡量外债风险敞口的重要指标,短期外债占比偏高表明外债资金流动性强,而一旦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逆转,国内人民币汇率、利率发生变化就会引发外债资金短期内大幅流出。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而言,短期外债的增量与存量占比越大,外债风险也就越大。但通常也将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余额对比进行考量,其比率越小,表明外债总偿付能力越强,外债风险也就越小。目前我国有三万亿的外汇储备,无论从外债规模,还是从传统的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来看,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安全区间内,外债风险可控。
记者分析发现,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2448.37亿美元,占50.99%;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1371.58亿美元,占28.57%;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545.91亿美元,占11.37%;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以及其他机构债务余额分别占7.81%、1.23%和0.03%。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债来源主体结构及其变化将影响一国外债的规模、期限结构等因素,从而影响外债的稳定性与风险状况。目前中资金融机构外债增长主要来自非居民存款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贸易融资(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项下对外债务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外债增长主要来自境外股东贷款增加。
此外,从币种结构上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6.67%;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7.05%和8.23%;其他债务合计占8.05%,美元债务占比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对此,有专家指出,美元目前还是最容易获取的资金,而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对外交易绝大部分还是用美元进行结算的。从投向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主要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分别占24.97%、13.56%和7.47%。
郭田勇认为,基于外债期限结构与风险及收益之间的关系,一国通常需要在外债用途、期限结构、风险敞口与外债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获得最佳的均衡。他建议未来应促进长短期外债结构逐渐优化,这样有利于中国长期经济建设资金的稳定需要,也有利于我国在时间上根据国情对还债资金进行调剂,降低债务风险。采访中,赵庆明还表示,在投资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本国资本,因此我国应在充分调查和预测国内资本现期和未来的供给状况,并对外资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成本作出尽量准确估计的前提下,确定近期和远期外债规模。另外,对外债规模的控制也要通过偿债率、负债率等指标科学确定外债规模与总量。总之,短期外债的控制上应既要保持相对合理的短期负债比重,又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