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可回收的地膜为何用得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6: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行走一些农村,可见田埂、山坡、树梢上悬挂着白色塑料薄膜。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农膜残留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有不少人将农膜残留引发污染的原因简单归结于宣传不够,农民不懂残膜的危害性。事实上,农膜残留严重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激励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原因。

  据了解,目前,各地应用的地膜厚度多为0.005和0.008毫米两种类型,厚度为0.005毫米的地膜,后期破碎严重,回收困难;厚度为0.008毫米的地膜,从技术上可以做到大部分得以回收,但农民使用量较少。

  农民不用后者也有自己的原因。以玉米地膜覆盖为例,用0.005毫米的地膜每亩仅需3公斤,用厚度0.008厘米地膜每亩需用6.5公斤,成本相差近60元。考虑到种粮收益有限,不少农民不愿购买0.008毫米的地膜。

  为使残留农膜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应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在政策上支持残留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实现综合利用废膜,变废为宝。具体解决农膜残留问题,有三个方法可综合使用。一是一膜两用,延长使用时间;二是对地膜回收进行财政补贴;三是采用新技术,推广使用可降解膜。

  首先是鼓励地膜的二次利用,间接减少地膜使用量。农业专家探索了地膜二次利用主要技术,收割秸秆后不揭膜、不耕翻,第二年播种期直接在前茬间隙扎眼播种。采用这种技术,效果虽好,但要求每亩追肥量比常规地膜覆盖的田地要多。考虑到一次铺膜可以两年利用,能节省耕翻、捡膜、铺膜、喷除草剂等工时费100元,总体而言,具有一定吸引力。

  其二是财政对回收残膜再利用的企业给予奖励。有专家建议国家给予适当补贴,支持农民、合作社或企业购买清膜和捡膜机械。出台鼓励废膜回收加工政策,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残膜回收率。这一模式很多省份正在使用。青海省对残膜回收采取的合同制可供借鉴。该模式由青海省农技推广总站、塑料加工企业、各县农技推广中心三家签订残膜回收合同。塑料加工企业负责残膜收购、加工,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组织乡(镇)和村进行残膜回收,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核实回收量、拨付补助等。

  其三是大力推广可降解膜使用,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生产可降解的地膜,减少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膜的使用,这是从根本上降低和减少农用地膜污染的最有效途径。

  总体看,实施地膜覆盖技术补贴,支持农民使用易于回收或可降解地膜,不仅能推动地膜覆盖农业技术推广,还能减少地膜使用的白色污染。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