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警惕“涉矿即涨”背后的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6: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段时间以来,多只股票因“涉矿”出现大涨,引发市场追捧,但大涨之后又出现大跌。实际上,“涉矿”类上市公司在市场上一直颇受关注,似乎“涉矿就涨”、“涉矿就赚”。有不少中小投资者追捧“涉矿”股,甚至一些研究机构也把“涉矿”作为荐股的重要标准。

  中小投资者参与涉矿概念股的风险很大。如去年中国宝安因“石墨矿”概念出现大涨,中国宝安在3个月内发布了3则相关公告,同期公司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时达到25.45元,较行情启动时的13.75元涨幅高达85%!然而,炒作高峰过后,股价开始下跌,2011年5月31日股价跌到15.5元。高位买入的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中国宝安“石墨矿”事件在上市公司“涉矿”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涉矿”概念股的平均振幅和平均换手率都高于同期市场的平均水平;从资金参与“涉矿”股的分布来看,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比例也远远低于个人投资者参与的比例。深交所也曾向中小投资者发出警示:“涉矿”股表现出高振幅、高换手率、高个人参与率的“三高”特征,波动性更大,风险更高。

  投资者若仔细研读一些“涉矿”上市公司的公告,不难发现,其中不少上市公司“涉矿”都还停留在计划阶段,有些甚至是“一时兴起”。

  一般情况下,矿业项目具有投资大、实施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上市公司获得采矿权后,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使不受外围风险的影响,仅仅“涉矿”,短期内对该公司的业绩增厚也难以发挥显著作用。眼下,一些公司自有资金尚且紧张,后续开发矿产资源的大量资金又从何而来?

  从部分公司后续信息披露中也可以发现,“涉矿”往往存在很大的炒作嫌疑。一些上市公司在获得矿产资源后,并没有为公司经营状况带来显著提升。根据中国宝安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327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8.3%。“涉矿”之后,公司业绩不升反降。

  另外,即使上市公司“涉矿”属实,投资者也需要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估值判断。因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获得了矿产资源并不一定必然带来收益。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品位、公司的开采能力、产品的市场接受度等因素,都将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

  在实际投资中,由于普通投资者无法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层面获得充分的信息,因此更应当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切莫忽视“涉矿”背后的风险因素。

  同时,由于中小投资者面对“涉矿”概念股往往容易盲目追涨杀跌,因此也应用更为理性的心态去对待,要注重分析上市公司以及矿产资源的具体情况,切勿跟风。如果缺乏分析能力,应谨慎参与涉矿概念股。说到底,上市公司的价值才是决定公司股票价格的惟一要素。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