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分好招生名额方有教育公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01:4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教育的公平问题,也无时不在触动社会的神经。每到一个相关节点,围绕着教育公平,都会引来舆论的激烈争议。

  2012年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近日相继公布。如同往年一样,各地分数线参差不齐,有些地区间差距甚大。当然,这也没什么值得惊异——多年来,这样的情形未曾有根本的变化。

  有人从心底里认为,这样的地区间分数线差距是一种歧视,建议国家统一考试命题,进而统一录取分数线;有观点则认为,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分数差,自有一定的道理,强行统一录取分数线,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各地高考分数线该不该统一起来?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许多年。今年讨论仍在继续,也在说明,这样一个问题要想求得共识,是何等的不易。不同的观点之间,谁比谁更有理?

  其实,简单地说要统一分数线,或者不能统一分数线,意义不大。缘由在于,在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之下,围绕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争议,指向的自然是教育的公平。但要厘清的是,教育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也应该承认,在目前条件下探讨教育公平,必须考虑种种特殊因素。

  中国是个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教育环境、师资力量、教育基础等,存在相当的差距。很明显,如果“一刀切”,搞平均主义,势必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但如果高考录取分数线实质差距过大,问题也会很大,在高校录取环节就造成了部分学生机会公平的丧失。

  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目前还是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尽管近年来改革高考制度的意见很多,但从相当长一个时期来看,要想完全改变统一入学考试的招生方式,并不现实。当然,其他类型的招生制度,如高校自主招生、推荐录取招生、定向招生,以及针对具有特殊才能者的专门招生等,都可以继续探索完善与创新。

  统一入学考试,即是30多年来一直在执行的高考。除了地区间教育基础、环境等不平衡外,这当中又存在着许多能够产生影响的因素。比如,有些一线城市重点院校多,当地学生被录取机会偏高。这样的问题也须一分为二来看,硬性“一刀切”,并非合理做法,当地纳税人对于学校发展有贡献,本地教育向本地纳税人子女有所倾斜,似也无可非议——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也就是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

  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当是围绕高考招生制度改良的一种技术手段,这种手段里也包含了追求教育公平的价值倾向。此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依然强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说明高考改革还须从长计议。既然基本招生制度不变,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的公平性,也就尤其显得重要。

  高等学校招生,作为一个多元录取机制,既要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也要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二者不可偏废,理应求得平衡。这就要求完善高校招生计划基本编制原则和办法,即高校生源计划的编制,要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这种科学性与合理性,体现在区域之间须良好协调,也体现在不同地区间招生比例的适度消长。当务之急,需要加大区域结构调整力度,利用增量、动员存量向中西部升学压力较大的地区倾斜,以此实现教育的实质公平。同时,也要稳步适度降低中央部门高校在属地安排招生计划的比例,逐步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各省的相对均衡配置。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进步,又与教育公平密切相关。透过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差距来审视教育公平,自当理性思考与改良。那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意见,于提升教育的实质公平,并无助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