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奇特的伊斯兰现代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6: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捷

  说起伊朗,许多国人的印象恐还停留在战火纷飞的两伊战争时期。战争已经过去很久,伊朗以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特殊伊斯兰文化,吸引了全世界大量游客。特别对于中国,伊朗还提供落地签证,比许多西方国家更友好。伊朗首都德黑兰作为一个拥有一千余万人口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良好,拥有发达的机场、地铁、公交,公用电话普及,直饮水随处可见,比许多世俗国家的大城市更好。

  单纯以最能体现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购买力评价(PPP)而论,伊朗的经济水平在全球能排进前二十,发展得相当不错。同时伊朗设有最低工资,由劳工最高会议订定,劳工法也非常健全,严重偏向劳方。同时伊朗也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识字率在85%以上,水平不低。高盛公司把伊朗列为增长潜力仅次于“金砖四国”的“未来十一国”,在投资界颇有代表性。

  但是换一个角度看,每年从伊朗出发的偷渡客的数量居高不下。有一些研究表明,伊朗也许是发展中国家里高级人才流失最多的国家。许多伊朗精英都在试图逃离伊朗,这种情况比一些经济远不如伊朗的国家更严重。为什么贫穷的人和精英们都想离开伊朗,背后显然有着深层的政治、社会原因。

  从政治和社会环境来看,伊朗采用现代伊斯兰政治模式,即所谓“伊斯兰共和制”,既带有鲜明的传统主义特征,又带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过去二十年里,最高领袖、“监护者”哈梅内伊为这个伊斯兰社会烙上鲜明的个人特征。传统的霍梅尼主义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沙里亚法中只有简单的经济法规。而哈梅内伊认为,私人投资应当得到保障,伊朗经济完全可以大胆推行私有化。

  不过在国内政策上,哈梅内伊又表现出诸多矛盾,一方面支持伊朗科学发展,一方面强烈要求大学伊斯兰化。哈梅内伊反对学生学习音乐、美术,反对学生去异教徒的国家旅游。他说“不论任何年龄和任何教育程度,学校推广音乐(包括传统及西方音乐)都不符合伊斯兰教的信条和理念。”此外他还控制着大多数的电台及电视新闻渠道,有权任命国有媒体的领导,使得伊朗对内和对外言论的基调都显得极强硬。

  奇特的伊斯兰现代化

  “伊斯兰共和制”必然同时感受到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伊斯兰化的大背景下,伊朗的政治治理模式就是在精英的改革派和传统保守派之间摇摆。最初,哈梅内伊和拉夫桑贾尼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两个人一个管道义和精神问题,另一个管实务,推行“经济优先”政策。可是慢慢地,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的精英主义改革倾向引起保守派不满。2005年之后,强硬保守派内贾德上台。内贾德在经济上推行更有力的国家干预,推行“汽油配给计划”,同时明确支持伊朗核计划,更强硬地反抗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

  2009年的总统选举中,内贾德成功连任。前总理穆萨维表示选举中充满舞弊,需要重新选举。大批民众随即走上街头抗议选举不公和反对内贾德政府。由于穆萨维使用绿色作为竞选颜色,支持他的民众就多穿绿色,形成一大片的绿色,史称“绿色革命”。另一方面,传统媒体都为官方所垄断,民众就在这场抗议中大量使用twitter,facebook等新兴网络媒体,所以又称“twitter革命”。

  哈梅内伊基本反对这场“绿色革命”,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同意部分验票。在他发表了有关这次大规模抗议的讲话后,超过1000名知识分子被囚禁,防暴警察在德黑兰街头镇压示威者,导致多人丧生。伊朗的人权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场革命为中东一系列的政治变动埋下种子,埃及去年的革命,很多人声称就是受到伊朗绿色革命的影响。

  从外部环境来看,伊朗一直被制裁。但奥巴马执政时已经有所松动,改为“接触”政策,争议焦点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内贾德对此绝不松口,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也不会让步,因此经济制裁特别石油禁运仍是伊朗与西方摩擦的主要形式。而在最近这些年里,石油出口已经在伊朗经济中占到极高比例。石油禁运确实会打击伊朗的国内经济,从而进一步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伊朗始终在宗教传统和世俗社会之间徘徊。在私人派对上,伊朗女孩也是浓妆艳抹,穿着性感。伊朗电影屡次获奖,伊朗民众也喜欢看西方的电影、电视,苹果手机等最新电子产品在不断流入伊朗,与其他国家并无分别。但伊朗毕竟是一个伊斯兰化国家,最高的伊斯兰法无处不在,德黑兰以外的许多小城市也有浓重的保守气氛,日常生活中保存了大量戒律。伊斯兰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很难预料,但是这条道路注定不会很平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