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空中打群架:角色自律的缺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4:51 来源: 深圳商报

  □杨朝清

  据媒体报道,近日,从昆明飞沈阳航班上发生5名女子打群架事件。刘女士因调整座位遭女乘客小许抗议而与小许及其家人发生冲突。机组人员几次将双方拉开未止冲突,最后在旅客劝解下双方暂停冲突。飞机中途停武汉时,机长拒绝5名女子再乘坐航班。警方也对5名女子进行了治安处罚。

  很多时候,乡愁抑或是出行欲望,都浓缩成一张张窄窄的票据。飞机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也建构了一个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相比,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必须遵循相应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然而,近年来,跟飞机有关的偏差行为却不时见诸报端。

  早在2010年5月,一名旅客因所乘坐的航班发生延误,情急之下冲击登机口,并站在准备起飞的飞机机头前方,导致航班无法正常起飞。2012年4月,一航班因恶劣天气滞留,20余名愤怒的乘客冲入机场滑行道,采取了“拦机”这一极端维权方式。而“万米高空打群架”就像一出骇人听闻的惊悚剧,再一次将公众的视线聚焦到旅客的偏差行为之上。

  偏差行为之所以发生,就在于社会成员背离了角色规范的要求。社会学认为,社会角色由角色权利、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三要素构成。通过购买机票,航空公司和旅客构成了事实上的契约关系。旅客履行了购票的角色义务,理所当然地享有安全、优质的航空服务这一角色权利。只不过,在追求角色权利的过程中,很容易“矫枉过正”,触碰到角色规范的边界。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消费纠纷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只不过,当我们刚刚开始进行权利诉求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诉求的合理性,对于个人权利容易作平面化的解读,流于“不胜即负”的极端化和“非此即彼”的情绪化,从而偏离了权利诉求的正常轨道。

  正如许多旅客一样,刘女士将座位往后调整是为了让旅途更加舒适;不曾想,这一寻常举动遭到了后座女孩的反感,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小许踢了一脚来发泄心中的不快;火上浇油的是,刘女士返身就抽了小许一耳光。眼见亲人“受欺负”,小许的亲朋好友便一拥而上,上演了一出让人啼笑皆非的公共闹剧。透过这场闹剧,我们看到的不是利益博弈,而是意气之争。

  角色自律意识的缺失,让权利诉求突破角色规范建构的边界,不经意之间就进入了偏差行为的误区,从而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社会风险。“万米高空打群架”的5名当事人既受到治安处罚,也承受了身心伤害;损人不利己的偏差行为,何时才能在社会生活中销声匿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