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沪城市化困局:生活质量高幸福感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3 04:2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定军
“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让首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6月29日北京十一次党代会上,谈到目前北京最重要的任务时说。
根据了解,目前北京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更高的阶段,其中人均GDP在去年达到1.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在75%左右,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科学院课题组刚完成的一份城市化报告显示,北京的和谐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天津紧随其后,这反映出作为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为完善,居民出行便利,消费水平较其他省市高。
不过,这只是硬件方面,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和首都经贸大学完成的一个调查显示,2012年,北京在全国35个城市中居民生活主观满意度排名28,得分只有49.47,为“不满意”。天津、上海也比较靠后,和北京类似。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在近期举行的“2012幸福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称,让更多人感觉到幸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发展经济,但另一个更重要问题是,我们财富的积累和创造,怎么样能够满足居民的物质保障,也要感觉到确确实实很幸福。
北京和谐指数全国最高
根据中国科学院管理所专家完成的一项《世界与中国城市化之路》报告,从2000到2009年居民公共出行便利性、人均消费品零售指数、居民生活能力指数和人口预期寿命指数总和测算,北京、上海、天津的和谐指数位居全国前三名,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广东。
上述报告认为,这些地方经济发达,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居民消费水平高。
北京的和谐指数最高,为0.79,被称为“和谐城市”和“宜居”城市。今年一季度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7元,同比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4%,超过了当期地区生产总值7%的增速。
中国科学院管理所研究员陈锐告诉记者,北京作为大城市,交通设施比较发达,出行便利性比较好,这是北京等大城市比西部一些边远地区和谐指数高的原因。
北京5年前提出全国“首善之区”的说法,当前正预备编制研究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比如到2049年北京人口总量可能要突破4000万。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朱晓青认为,北京居民收入水平高,亦不会像其他一些地区再搞重化工业,拉动经济的手段还是主要靠消费和服务业,这有利于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居民难言幸福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和谐指数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居民实际幸福主观满意指数并不是很高。
以社科院经济所和首都经贸大学今年上半年完成的调研报告为例,这个涉及35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调查结论是,北京、上海反映城市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数,分别排名第一、第四,这与《世界与中国城市化之路》报告反映的北京、上海的和谐指数的排名情况一致。
但北京、上海的生活居民主观满意指数,却分别只位居全国35个城市排名的第28名、20名。广州、深圳也出现客观指数分别为全国第二、第三,但居民满意度位居全国第25、30名的情况。天津的主观满意度在全国35个城市也只是排名第13。
国家统计局前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老百姓对生活不满意,说明国家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投入需要有更大的空间,像北京上一个幼儿园都要交赞助费三万。所以幸福指标,不排除GDP,因为首先要富裕,但是也应该有主观指标。
“可以用和谐城市来使我们整个城市方方面面能有一个可持续的增长状态。”他在近期举行的2012幸福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说。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则认为,像北京公交尽管发达,但是难以准点,所以幸福城市需要营造乐居的氛围,实行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
陈锐则认为,北京下一步需要做好规划,使得产(产业)居联动,人地协调,职住(职业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分离问题解决。
陈锐称:“现在城市有点摊大饼的感觉,工作地点靠中心,居住在外边,未来需要将很多产业向周边疏散,这就不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