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稳增长需要转思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04:18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赵洋

  自5月下旬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至今,关于如何稳增长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毫无疑问,这一针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形势作出的战略部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不过,就在各地方政府、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部署时,也出现了一种声音,一些举动,应引起各方关注。有声音认为,稳增长就是要刺激经济增长,要放松货币政策,并启动大型投资项目以拉动增长率;有些倾向已经甚至变为举动,比如有的地方以“稳增长”之名,要么放松项目审批要求,要么“微调”政策放松房地产调控。

  这些声音或举动,对于稳定眼前经济增长确实有效,但从长期看,却不利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有悖于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的初衷。究其原因,在于过去的“唯GDP马首是瞻”观念在作崇,在于对经济增速下滑的过分担忧。因此,要完成新发展阶段的“稳增长”任务,需要各方转换思维,以新的观念,厘清认识,去除当前各种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杂音,走出对过去发展路径的依赖。

  转换思维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前及未来经济增长阶段的再认识。中国经济已经历了超过30年年均10%左右的高增长,如此之长的高增长期,在全球都是一个奇迹。目前,这一高增长面临瓶颈,潜在增长率已经开始下滑。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研究的初步结论是:2015年左右,我国将进入增长速度回落的时间窗口期,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可能下一个较大台阶,由近些年的10%以上的增长率下调至7%左右。这一变化实质上是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的转换。基于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持续的高增长期正在成为过去,不管是主动调控还是被动适应,我们都要面临一个相对低的增长阶段,“十二五”规划就把经济增速确定在7%,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是7.5%。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各方要彻底转变过去的高增长预期思维,不能为了一味保持高增长率,强行采取一些刺激政策,这样做非但不会有效果,还会有后患。国际上有过此种教训,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降速后,还曾试图刺激高增长,结果不但没有提高增速,反而引发严重的资产泡沫。

  转换思维还意味着,要充分认识到,既要稳增长,更要调结构,二者要取得平衡。当温家宝总理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时,很多人开始更多强调增长的重要性,甚至开始牺牲调结构的速度和力度。殊不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条主线,稳增长也应当是建立在结构调整基础之上,各项政策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取得平衡,而不是顾此失彼。调整结构正是为了解决过去高速增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地方政府可以借此机遇来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扶持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区域产业和空间优化配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中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速下滑源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所暴露出来的经济结构缺陷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进一步指出,若短期内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更多的困难。实际上,历史经验也表明,结构调整短期内并不能使经济增长很快走出低谷,但有利于长期增长,而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虽能快速拉动总需求,但容易引发通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

  转换思维还要摒弃对房地产市场过度依赖的路径,放弃楼市调控放松的想法。此前很多年,房地产行业一直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也确实拉动了GDP,并给地方政府带来数额不菲的土地出让收入。此次持续两年半之久的房地产调控,不仅给房企带来压力,也让靠土地财政过日子的地方政府感到压力。稳增长的提出,似乎给了部分地方政府“放松”楼市调控的“机会”,各种微调政策相继而出,这也确实刺激了市场的成交量,甚至近日房价又开始有回升苗头。这种局面的出现,实际上还是老思维在作怪,还是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路径的过度依赖,是对短期经济增速的刻意追求。此前住建部新闻发言人已经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并表示,对于地方出台放松抑制不合理购房政策的,将及时予以制止或纠正。对此,部分地方政府要转换思维,走出“发展靠投资,投资靠房地产”的老路子,既要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继续落实好,又要以新的思维和勇气稳定经济增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