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直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系列时评(之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6 02:4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牢牢把握历史新机遇

  方家喜

  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已扑面而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可谓逐潮而动,恰逢其时。

  世界近代史表明,每次危机都孕育着一场科技和产业的变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世界经济的根本症结:科技和实体经济创新滞后,已难以支撑虚拟经济乃至经济整体的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式,是摆脱危机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叠,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融合;它既是一次工业革命,又是一个新经济模式,将对全球发展理念、经济运行、产业组织、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革。

  一个多月来,本报持续推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报道。我们深刻体会到,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端地国家,往往是制度、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创新之地;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必然使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牌经济大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领先近半个世纪。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第一次机遇错失后,中国被列强工业革命下的坚船利炮打垮;第二次机遇中抓住了尾巴,中国进入世界产业链的末端。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诸多内外不平衡的因素,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技术层次呈现低端化;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严重,发展的成本逐步提升。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的旧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依靠科技和产业创新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根本手段。

  与机遇结伴而来的必然是挑战。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危机以来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试图抢占工业革命制高点。另一方面,我们的制度构建、人才储备、技术攻关等仍然不适应新技术的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全球制造中心,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在传统工业领域竞争力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在新兴领域中,由于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迎头赶上的难度很大。

  历史将证明,第三次工业革命最终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孕育形成,必然要有制度、技术和人才的充分准备。我们需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着眼于把握历史机遇,不断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进行改革,从制度上创设我国参与工业革命的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

  要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为契机,在科技体制上进行持续创新,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要改革和调整相关教育制度,培养新工业革命所需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要培育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要普及面向新工业革命的创新教育,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和对创新创业失败的宽容度;要转变政府角色,支持企业创新,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