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证券时报:A股仍有亮点 投资者不该吐口水骂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02:15 来源: 证券时报网

  本报评论员

  经过一番软弱无力的反弹后,上周沪指再次跌破2500点。昨日,沪指收跌1.43%至2471点,逼近A股始自去年11月份的本轮跌势的最低点2437点。下一步,A股何去何从,是继续阴跌还是重拾升势?这一令市场纠结的问题,再一次让广大投资者绷紧神经。

  众所周知,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然而,这一结论在中国资本市场似乎不太管用。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0.4%,遥遥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但当年中国股市的涨幅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几乎垫底;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为9.6%,但A股表现却萎靡不振,以阴跌走势为主。在中国经济有望避免“硬着陆”、今年GDP增速有望保持在9%左右的良好预期下,A股近期依然选择继续下行。与此同时,资金不断从A股撤离,A股的财富效应日益萎顿,市场人气几乎降至冰点。总体看来,从2010年至今,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这一最大利好,在A股市场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相反,对于中国经济中的一些不利因素,A股倒是表现得非常敏感。譬如,地方政府债务可能存在风险、通胀拐点没有如预期那样到来、高铁发生恶性追尾相撞事故、某些机构被曝降低股票仓位等,每一个利空消息的公布都会引发A股一阵大跌,市场哀鸿遍野。对于某些不利的外部因素,比如朝韩武装冲突、日本大地震、欧美债务危机等,A股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其消极反应之剧烈,有时甚至超过这些不利事件发生国的股市。近期,美国股市在本国债务危机的阴霾中上下挣扎,对于隔夜美股的表现,A股通常选择“跟跌不跟涨”,这进一步打击了中国股市本已低迷的人气。

  从上述情况看,A股晴雨表功能显示出某些失灵症状,是因为它“偏心眼”,即对于利空因素,A股能够及时且充分地预警,甚至紧张过度;而对于利好因素,它的反应却显得有些麻木。这种“偏心眼”发挥到极致,就是将一切中性的因素都解读为利空,甚至将好事都当成坏事来理解。譬如,新股首发募集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原本是股市的基本功能,自有市场机制(股东投票权与选择权是其中的关键)去约束,其作用与影响应为中性,而眼下的A股市场却一概将其解读为利空。又如监管层严打“老鼠仓”,这无疑是捍卫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天大好事,A股市场竟也将此理解为利空,于是,“一个基金经理被抓,一群投资者斩仓,一系列指数大跌”就成为中国股市的一个奇特景观。

  面对A股的疲软表现,理性的投资者所要做的,不应该是朝A股吐口水或者骂娘,而应该是反躬自省:A股固然有缺陷,自己的投资理念是否就健康呢?再退一步讲,如果你没有在此轮大跌之前及时卖出股票,那么你也应该为自己继续持有股票提供坚实的理由,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侥幸解套。与其将A股贬斥为“扶不起的阿斗”,不如将自己历练成一个真正合格的投资者。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法国雕塑艺术大师罗丹的这句名言,不妨这样套用:“中国股市不是缺少亮点,而是缺少发现亮点的眼睛。”如果绝大多数投资者在充分发现A股市场各种问题的同时,能看到A股的诸多精彩与优点,进而以此为依据理性投资,那么,全体投资者眼睛的观察力之和,一定是澄澈且理性的,反映在A股上,就是它能恢复其应有的“知雨也预晴”的晴雨表功能。

  毕竟,GDP的高速增长,是中国经济的各种正负面以及中性因素相互对冲之后的最终结果,它证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远大于消极力量,而A股理应反映中国经济的这一根本特征,即“晴”多“雨”少。从这个意义上讲,A股回暖不是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