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未着陆 莫轻言大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6 10:35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特约作者 玄铁令

  宏观调控出现微调,2307点大底论因此甚嚣尘上。不过,在欧美债务危机、国内楼市调控以及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谜底之前,A股只有熊市反弹,任何重大技术性突破都可能是诱多陷阱。

  2307点是中短期反弹底

  目前乐观派认为,2307点是和1994年的325点、2005年的998点以及2008年的1664点相提并论的大牛市起点。经验主义有时能侥幸踩中历史的节拍,但往往低估“市场先生”的过度反应。对2307点大底论的争辩,在于这是牛市起点,还是熊市反弹。牛市论的逻辑认为这是通胀拐点、政策微调和欧债危机缓和,以及估值接近历史低位。

  判断历史大底是否出现,必然要看股市在宏观经济中的定位是否逆转,这才是大军团作战的最大动力。自从2009年8月央行提出微调以来,无论是新股加速扩容,还是禁止地产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都是遏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之举。作为本轮宏观调控的重心,房价仍在高位,离政策目标设定的合理价位仍相当遥远。

  所谓政策微调,不过是向落水者扔救生圈,小微企业不仅数目庞大、贷款信用稀缺,注定是经济衰退期的被挤压对象。即使是中小市值股票借机做一波噪音投机者主导的反弹行情,亦不过是秋后的蚂蚱,扑腾不了几天。

  A股缘何与美股不同调

  历史大底往往在绝望中产生。这不仅需要下跌空间,更要有漫长煎熬期。通常来说,底部分为V形、U形和W形。V形反转往往出现于以流动性枯竭为症状的金融危机时期。一旦决策者全力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容易诱发空翻多式的反转行情。U形和W形底部,则是出现于经济由衰退向复苏过渡期,政策不断微调,在市场犹豫期不断释放利好,最终出来一步三回头式的上涨行情。

  从历史各大底部来看,都伴随极端的事件出现。1994年通胀率25.5%,沪综指在调控压力下剧跌79.1%。2005年的大底,是金融机构破产和重组引发轻型资产负债表衰退。而2008年则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由过热转为速冻。和2005年大牛市的背景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本身的资产泡沫巨大,而欧美日强国却面临滞胀风险。在10月份欧洲通胀率为3%的通胀压力的红线下,新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仍将基准利率降至0.25%,显示是在担忧债务危机引发经济衰退。可是日本“平成萧条”的经验显示,降息和总量宽松不但无法解决“欧猪五国”的主权债务危机,甚至可能掉入流动性陷阱,在保护落后企业让市场自我净化功能减弱的同时,也令经济结构调整迟迟无法延续。更为关键的是,美股中的金融和地产巨头虽然市值蒸发八、九成,但道指年内涨幅为正,仍领涨全球,这是因为苹果、谷歌等新经济企业以及麦当劳等全球消费品牌的市值仍在做大,企业盈利增长相对稳定。

  相比之下,A股仍是以金融和地产以及相关的周期性行业为主,一旦经济收缩,企业盈利将大幅缩水。何况,A股流通市值占M2的比值,已由2005年底的3.3%,上升至今年10月底的22.1%,股市政策利好敌不过经济周期的寒冬。

  历史大底要等经济着陆

  在欧洲央行降息提前对抗衰退的示范下,发达经济体可能重回“以邻为壑”的外汇竞相贬值政策,并再度挥动贸易大棒,贸易大战概率大升。结果是剧院里所有人都站着看戏,没有人比之前更舒服。

  目前,欧美开始下调明后年经济增长预期,已连续三个季度增速环比下降的中国经济,亦面临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选择。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次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分别跌至6.8%和6.1%,这种速冻在明年出现概率不大。因为欧美债务危机并非流动性危机,而是支付危机,后者体现的是抽水机式的财政紧缩,而不是爆炸式的金融蒸发。中国更需担忧的是本土资产泡沫破灭。

  当下,作为本轮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中国经济正处于两难选择:控通胀降房价遏制资产泡沫,还是松货币宽财政保经济增长?经济着陆方式,要看地产泡沫的破灭方式。经济软着陆为地产泡沫泄气式慢跌数年;硬着陆则是地产泡沫爆破,且出现行业性亏损,影响巨大。虽然中国经济硬着陆仍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在“黑天鹅”不停飞来的全球金融大动荡时期,不盲从于2307点大底论,无疑是给自己设一扇“逃生门”的稳健选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