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四月系好安全带 调仓换股正当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4 00:38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预期修正引发调整

  中国证券报(微博):引发近期市场出现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晓坤: 三四月市场又进入一个敏感的时间窗口,陆续出台的基本面数据及政策面利好,与市场已形成的一致预期进行相互验证,通过对预期准确性的研判,转化为市场预期的修正及资金的进出,进而决定市场涨跌。

  今年以来支撑市场上涨的一致预期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二季度见底;二是货币政策持续放松;三是货币政策提前见底后,资金价格开始回落。经过近两月的波段上升行情后,上述预期已弱化或大部分兑现,特别是进入3月,上述预期经过验证后出现下调的趋势。

  首先,房地产调控不放松、汇丰PMI等数据显示经济见底预期很可能后延;其次,油价上调、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扬,通胀忧虑重起;此外,货币政策放松弱于预期,继而影响无风险收益率下行速度。

  文庆能:这波反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去年4季度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二是对经济反弹和政策放松的预期。从风险溢价角度看,市场对国内经济和欧债问题的预期已明显改善,风险溢价水平提升过程已基本结束,A股在技术上存在调整要求。

  从经济基本面角度看,经济正处在短周期见底阶段,部分机构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比较乐观,认为当前经济已进入一年开工的旺季,但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是,3月以来信贷水平仍然低于预期、工程机械开工率偏低、可选消费品需求疲弱。我们认为今年经济增速很难走出类似2009年的“V型”反弹,可能是“L型”的变化过程。

  从中长期角度看,宏观经济中还蕴藏着银行不良率反弹、企业杠杆率下降、本外币资产再平衡等潜在风险,在基本面不强的情况下出现较大调整并不意外。

  陈学华:近期引发市场结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获利盘较多,股指在技术上有调整要求;二是近期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引发市场担忧。

  反弹行情或近尾声

  中国证券报:大部分机构将引发本轮反弹的核心因素归结为资金面环比改善和政策放松预期,目前来看流动性改善仍未终止,但政策放松迟迟未兑现,这是否意味着反弹行情已经结束或进入尾声,投资者需要系好“安全带”了?

  陈学华:到目前为止,自2132点展开的反弹仍未出现结束信号,市场处于振荡以等待政策预期明朗。本轮反弹的动力在于前期市场的超跌,市场对降准、信贷政策放松、房地产政策放松等预期。目前来看,政策放松预期迟迟未兑现,流动性方面,票据利率已回归到历史均值附近,改善动力在削弱,再加上3月末进入年报季报高峰期,市场观望情绪加重,这些都是导致市场上涨动力不足的动因。如果3月信贷增速不能有效反弹,信贷偏弱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经济见底时间将推后。因此,如果近期政策放松的信号仍不明确,市场震荡下行的概率将会加大,虽然往下空间并不大,但仍应保持谨慎。

  文庆能:我们对短期市场比较谨慎。从国债回购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的走势来看,虽然银行间和实体经济的流动性还在改善过程中,但边际效应已明显下降。因此,接下来观察经济增长趋势和外汇占款变化可能更为重要。目前政策判断的分歧主要在于房地产政策,我们认为二套房信贷和限购政策短期放松的可能性不大,首次置业的刚性需求是否能够支撑商品房销售的持续回暖尚需观察。

  黄晓坤: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是一年经济活动中重归正轨的时期,数据很关键。如果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见底预期明朗,企业盈利能够在经济触底后回升,则股市有望脱离目前的尴尬境地。如果数据显示经济见底后延,则预期可能进一步向下修正,市场还需进一步调整震荡。目前来看,后者的可能性偏大。

  因此,目前市场重归混沌阶段,短期推升股市的动能与效用接近尾声,投资者应落袋为安或者谋定后动。

  持仓结构比仓位更重要

  中国证券报:二季度行情走势如何?未来三个月应该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文庆能:二季度股票行情的波动性会明显增大。4月初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依然不明朗,市场分歧比较大。待4月底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一季报公布后,市场会选择方向。总的来说,股票市场今年具备阶段性投资机会,但走出牛市行情的概率较低。因此,我们的投资策略有两种:偏价值的投资者可以保持较低的仓位,降低交易频率,逢低点加仓盈利增速确定的股票组合;偏交易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市场震荡波段操作,注重把握市场热点。

  陈学华:二季度走势可能仍以震荡为主。在外部环境动荡多变、国内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宏观政策“预调微调”为主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出现大规模放松的概率不大,但结构性宽松仍然可期。因此后续市场演变可能更多受制于基本面的实际改善进程。投资策略上,持仓结构可能比仓位控制更重要,不盲目追涨杀跌,把握好行业、主题板块的轮动,选择调整充分、估值合理的个股。

  黄晓坤:等4月初的数据明朗后,进一步判断更为准确。目前看,我们偏向于防御性的思路。尽管市场存在波折,但不会出现类似于去年的大的系统风险,原因在于尽管经济见底可能推后,但在方向上,不管经济基本面,还是货币政策与流动性,逐步改善的方向是确立的。这封杀了市场大幅下跌的空间。

  中国证券报:3月以来,资金似乎从前期领涨的周期股转向滞涨的非周期和低估值板块,尤其是消费医药股表现相对强势,在未来经济继续下滑过程中,这一趋势会否延续?二季度看好哪些行业或板块?

  陈学华:若经济继续下滑,市场将可能面临政策结构性放松预期兑现的冲击,因此,这种趋势应该是阶段性的。二季度,我们相对看好消费和新兴产业中的成长股,以及水利、物流、券商等政策驱动的主题投资机会。

  黄晓坤:今年是震荡市,各类品种都有机会,采取低位敢加、高位敢卖的操作原则,比较可行。从行业和资产配置的角度看,由于经济见底预期不明,应暂时回避周期类品种。可逐步低吸行业景气度稳定、公司确定性增长、估值不贵、市场预期不高的品种。

  文庆能:行业板块的热点轮换是跟随经济预期和交易特征变化而改变的。在今年的投资中,对持仓结构和操作节奏的控制要比去年重要得多。由于今年很难看到明确的增长点和领先的产业集群,因此今年也很难找到一个能够持续跑赢市场的行业或板块。

  在宏观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更看好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消费电子等与民生相关的行业。在周期性板块中,我们比较看好证券以及房地产、汽车、家电等早周期板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