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沈联涛:中国金融业走出去必须改变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5 15:41 来源: 新浪财经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发言(新浪财经 王茜 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发言(新浪财经 王茜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3月25日,由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和财新传媒主办的“第一届岭南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经济变革之路”。以下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发言。

  沈联涛:非常荣幸。在全球变革之中,中国改革之路怎么挑选?大家要认识到全球的挑战是什么,全球是债务危机,改变全球格局。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这15年亚洲金融风暴跟欧债危机以及倒闭显示出全球化的高度相关和不确定性。

  第二,这三四十年以来,我们大家都认同金融是帮助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这5年来发现,这个是不是泡沫?这是很大的挑战,怎么改呢?就变成了根本策略问题,这个问题的来源是什么,就是过度消费。我们看美国的情况,从50年代的贸易顺差转成了贸易逆差的情况下,金融界有个很大的转型,中国银行存贷比一般是75%,贸易逆差就使得储蓄少于借债,所以你的存贷比就高于100。所以你就要跟老外借钱。怎么借呢?你就要把你的资产包装,在批发市场卖出去。这是一个非常彻底根本的金融界变革。所以70年代、80年代美国银行、欧洲银行面对日本的竞争,发觉我要自营,第二走向批发。这两个方向就变成这次危机的根源。因为他一走向批发,如果批发市场不给他融资,他就靠美联储。第二,它的自营率这么高,它已经违反了委托代理关系。银行业是融资的中介,如果金融业的规模达到了GDP的5倍,已经是反客为主,它已经不是代理,它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做事。所以这个问题变成了这次危机,政府发现西方的监管没有认识这个市场转型的重要性,第二没有发现信息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那么发达国家已经走出了深水区,也没有办法走出来,就靠大量的货币政策来掩盖需要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金融业和银行业怎么出去,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问题。中等收入、城市化、人口老龄化、更加严峻的金融化、欧洲债券的问题,欧洲银行一撤,世界银根就拉紧。还有就是整个金融模式的改变。

  全球带来的新机遇是什么?未来在5-10年内,中国、韩国、中东都会有最大的中产收入阶级财富储蓄变成全球增长的动力,第一点这个是个好趋势。在10年内,可能至少有3个亚洲货币——日元、人民币和印度卢比,在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亚洲得到增长以后,城市化需要长期融资,银行透支是大挑战。在公司层面,中国的企业需要走出去,一走出去,就要调整,要合并,跨国投资、融资,中小企业透支,银行业的战略就转变成在消费层面防止大量需求带来的新的机遇。

  这就回答了西方带来的非常重要的挑战。挑战是什么?现有资料表示,一般银行业回报率,不高于5-10%,但是它的自营收益就是炒股、外汇,回收率为15-25%,如果利用这个机制为自己服务,盈利远远高于实体经济,这个问题办?西方发达国家监管改革没有针对这个问题,风险是在全球金融系统里,它的自营机制还是趋向于泡沫。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对中国的真正的挑战是什么?第一个是战略定位,第二个盈利模式,第三是风险管理模式,第四人才挑战,第五就是监管挑战。在座的都是专家,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最后我做一点简单的评论。我认为从机遇和危机方面,可以看出在亚洲的发展中,中国占据了非常有利的时机,为什么?全球的金融业,我们好过欧洲和美国,我们有很多储蓄,我们自己的金融业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但是问题来了,现在欧国、美国都发现,市场增长的潜力还在,他们开始进军亚洲,我们的竞争压力会很大,在这方面,我们怎么找准自己的路?为实体有好的。我就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