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PE的困境与突围”论坛全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11:20 来源: 新浪财经
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和私募排排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定于2012年3月29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深圳举行。图为“PE的困境与突围”论坛全景。(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和私募排排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定于2012年3月29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深圳举行。图为“PE的困境与突围”论坛全景。(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和私募排排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定于2012年3月29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深圳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云私募时代:机遇与挑战”。图为“PE的困境与突围”论坛全景。

  主持人:接下来将进入圆桌讨论环节,第一组对话嘉宾讨论的主要议题是:PE的困境和突围。

  让我们将第一组对话嘉宾请上台来。他们是: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东升、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程厚博、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合伙人丁宝玉、道成资本董事、总裁于伟华、广州海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邹小华,有请五位上台!

  因为时间宝贵,所以直奔主题,各位的个人资料及机构简介我想会议资料里面都有。看一下眼下的形式,创投行业正在经历剧变,去年下半年开始,对多数GP来说,融资变得非常困难,而且LP也出现断购,中国的证券市场到底喜欢什么公司?发行的思路是什么?这也是有点找不到方向的。对被投企业来说,有点担心,有点紧张,现在整个大的环境不好,经济下行过程中会不会有影响?会不会出问题?退出我觉得更头疼更纠结,二级市场发行市盈率大幅度下降,把我们的利润压缩,可能以后挣不到钱,怎么向我们的LP交代?可能每个环节都有矛盾和困惑,台上五位都是创投界的老兵或者大佬,应该是本土创投最早的元老式投资人,可能大家都经历了这个行业所有的冷热变化、高低起伏,也许大家都看的很透很开。我的第一个问题,现阶段你们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或者说真的进入了不惑的阶段,从孙总开始。

  孙东升:正如主持人描述的,目前的整个环境都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我想经过这个形势和环境的磨炼,对于中国LP市场也好,GP市场也好,对培养成熟的LP和GP投资人都是有非常好的作用。应该说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金子,我想我们并不担忧目前的市场,对我们这个有十几年历史的创投机构来讲,可能我们会利用这个机会谋划未来的发展,我的观点是这样的,谢谢!

  程厚博:刚才邵总问的这个问题,确实整个市场的资本红利越来越少,实际上我们因为从业的时间比较上,也经过几次的起起伏伏,所以相对来讲我们还比较冷静的,因为整个做PE投资是周期比较长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我觉得整个市场的预期下降以后,更多的是让我们冷静下来考虑未来的投资策略应该怎么做。过去可能一个项目上市翻5倍、10倍甚至是几十倍,我们有案例甚至翻到100倍以上的,但是现在可能只有1、2倍,2、3倍,我们应该在这种形势之下确定自己的战略,我们自己觉得未来我们投资完全是采取价值型、成长型投资战略,像刚才孙总说的,我们并不害怕现在市场危险的状况,我们投资本身是反周期的,最低迷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好的投资时间。谢谢大家!

  丁宝玉:我呼吁一下市场环境,因为已经过去的一年当中,尤其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不管是证券类的期刊报纸也好还是正常的报纸也好,都对IPO诟病的非常厉害,大环境需要大家创造,PE在这个阶段所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所以我们不能也不希望有国家战略环境的考虑变得非常糟糕,所谓全民PE也好,IPO影响了证券市场也好,我想说的是证券市场IPO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IPO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去年中国证券市场IPO是282家,募资金额是2700多亿,同期中国证券市场再融资达到4000多亿不到5000亿,两者加在一起是7000多亿,也就是说再融资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远远大于IPO,而IPO又承担着去扶持广大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所以我觉得作为今天参加的很多媒体,要不断呼吁这样的观点,以示整个大好的创投环境,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的环境变得良好,包括今年已经过去的一季度,现在统计数据已经出来,上市的IPO家数好象是47家,我估计今年全年的家数会比去年还要再下降20%,去年是282家,今年我估计全年的家是会在230家左右,未来的几年会在200—230家之间寻找支撑,这样的量可能是既对二级市场又对一级市场是比较折中的量,如果按照这个量,可能就和中国证监会“十二五”规划有点相悖,因为证监会的“十二五”规划是每年发生450家左右,如果按照200家来算,可能是原来的60%左右,这可能是整体的折中。

  邹小华:刚才丁总提到全民PE的问题,我觉得在PE这个行业,可能最大的困惑就是全民PE,我个人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在中国目前的状态下,经济状况和发展周期来看,全民PE是正常的事情,我个人也不认为这是好事,这就是自由经济市场的结果。刚才创新投的孙总提到一定是大浪淘沙,沙里淘金的结果,没有财富的竞争,就没有最后优秀的PE脱颖而出,所以我觉得会有个过程,5年或者10年之后大家看得到哪些是真正优秀的PE,中国品牌的PE管理机构会不断的涌现出来,这是我的看法。

  于伟华:大家好!我叫于伟华,在投资界里面应该是女人比较少的,我很热爱投资,在这里我仅围绕今天的主题之一,PE的困境和突围提一点小的想法,我原来在一家大的,全国排第一的股权投资做,出来以后想好了,因为在国外17年,我很清楚,也可以这么讲,本着趋势和价值还有风险六个字回国做PE的,其实我们在外面不叫PE,我们就叫投资,在国外没有像中国本土行业内这么多新闻、这么多创新还有这么多的精英在一起汇聚,我主要个人觉得最大的困境,因为我自己有三个角色,也做了17年的实体加工,也做过LP,也是几个大基金公司的有限合伙人,同时也是管理公司的管理人,以三种身份谈困境和突围,我认为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里面分为三种类型的公司,一种就是融和投,占了80%,几个人弄点钱投到企业里面弄几个项目,也算是公司,15%左右属于四块,融投管退,目前在国内排名前十大的管理公司就做融投管退,我个人认为还应该在中国创新。

  资本圈就必须要创新,需要六个字,定位起来就是服融投管退并,必须服务为先,被投企业钱没进去之前,人要先进去服务,这些人是什么人?五个手指,一个是真正做财务的,高深的,四大出来的,而且是资历很深的,做过IPO的;一个是法律,法律做过IPO,懂得运作的机制,懂得法律法规,也看了很多企业,经验很重要;还有就是税务、评估和行业,这个行业是国际性的行业专家,而不是国内的大学教授,因为他没有实体经验。

  总结起来是六个字,如果未来哪一家PE公司能做到服融投管退并,先服务再投资,对得起LP,融资设立基金的时候注意基金的结构,不要抄袭别的PE公司的结构,要自己创新,能把股权投资基金里面的困境期限长的问题处理好。如何在LP持有股权之内进行退出,这是关键点。投,必须要有专业五方面的人士在里面对得起LP出的钱,把项目做好,尽调报告做好。这个管理是对内和对外的管理,到最后排第一的公司也做不到LP能给我完好的服务,所以才产生主持人说断供的现象,不是LP不好,而是你没做到,所以干脆不供你了。

  主持人:我总结一下各位的观点,大家都觉得环境有压力,投资有挑战,大家觉得这可能也是机会,有超越自我挑战的快乐,所以大家都不会回避,更不会放弃,所以大家一直会继续努力。接下来非常简短的说一个具体问题,关于2011年PE的监管出炉应该是这个行业的大事,前10年中国创投行业一向被视为野蛮成长,确实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去年发改委出了2864号文,我想问一下,因为现在深圳市政府的备案细则还没有出来,也许台下坐了这么多政策制定者和媒体,想问一下台上的嘉宾怎么看监管?会不会担心一管就死,不就管乱呢?先请丁总说一下。

  丁宝玉:因为风险投资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投资,如果从理论角度,站在投资本身这两个字来说,显然是无需监管的,因为投资这个行业已经是相当长的历史,虽然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少则算十几年的历史,长则算三十年的历史,美国就是8、90年的历史,但是投资行为很少,如果站在投资这个本意上来说,无需什么监管。由于风险投资有一种新的模式就是有限合伙制,因为是采取募集LP或者有限合伙人不参与管理的方式,GP全权管理的募集方式,所以我觉得适当的监管,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可能比较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我的观点。

  程厚博:我同意宝玉说的,投资本身应该是市场行为,无需什么特别的监管,但是投资行为前端是融资、投资到后面的一系列,所以牵扯到融资有一个金融的概念,作为国家管理层面,更多考虑的是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问题,比如说不要出现非法集资或者卷款逃跑,监管的着力点应该在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和使用,不要触犯国家金融管制的相关法律,在这方面做适度的监管和规定,我觉得投资应该是自由的。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2012年是不是进入到投资界异动的年代?好象团队受到挑战。在座的机构,今年你们的人有没有被挖或者你们有没有去别的机构挖人?坦白说我们达晨确实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机构开始关注我们的人,出价高,这是很头疼的问题。行业里面,你们是怎么留人才的?或者你们的人才策略是怎样的?先请邹总。

  邹小华:邵总让我发言可能有她的用意,我简单介绍一下海汇的情况,然后谈谈海汇对人才管理的问题,应该说海汇的发展经历过比较低潮的阶段,海汇早期管理的是国有基金,03年就设立了,所以我们有9年PE管理历史,早期因为是偏国有的体制,机制是比较不灵活的,我们真正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完全作为私募基金管理者来运作是在06年,这时候体制发生了转变,在早期比较坦白的讲,我们确实发现在流失,因为中国的风险投资聚集地在深圳,广州相对来讲投资机构还是比较少的,出现一个问题,广州的投资机构通常来讲,从业的薪酬水平会比深圳要低一些,那个时候出现一个现象,广州一些从业人员向深圳流动,这是一个特点,海汇也不例外,当时我们有一些人员流向深圳的投资机构。

  06年之后海汇发生了转变,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成立了海汇投资管理公司,到目前为止我们管理了6只基金,1只是国有基金,其中1只是私募基金,这时候我们为了进一步稳定,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主要的政策是薪资水平逐步向行业中高端水平靠拢,可能跟外资比会稍微低一些,基本薪酬跟深圳的机构已经比较接近,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投资总监、副总监之类的这些职位基本和深圳的一些机构比较靠近,近两年我们的人员流动比较少,但是也有,因为我们需要淘汰一些人。更重要的是什么?除了薪酬提升这部分之外,海汇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项目激励机制,什么项目激励机制呢?投资这行可能不像其他行业,某种程度上讲可能偏重于企业管理的概念,我们在项目激励这块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项目人员完成项目投资之后会给一个奖励,这是薪酬之外的,第二部分是在项目成功IPO之后会给项目人员一定比例的奖励,再到项目成功退出的时候还给项目人员一部分奖励,因为我们投项目的时候是用基金投的,最后到基金清算的时候木人员有一部分奖励,所以项目有几个阶段,分步骤进行奖励,这样对项目约束比较好,我们主要是通过各个阶段的奖励来激励项目人员,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主持人:谢谢邹总!请丁总简单说一下吧,我知道你们挖了人。

  丁宝玉:我觉得是这样,一个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人才流动,否则的话就死水一潭,人才适当的流动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97年就做创投,以我的感觉,这个行业的流动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正常状况,流动率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以我现在在同创伟业来说,成立以来,职业做投资的人就流失了一个人,做业务的离开了一个人,加起来才两个人,整体流通率还是比较低的。我觉得现在猎头公司比较厉害,但整体的行业流动不高。

  主持人:孙总也说一说,作为国有大机构,你们的机制是怎么留人才的?

  孙东升:国有机构和目前行业市场化的水平确实有差距,创新投留人就是文化事业留人,在创新投这个大公司的平台上,项目机会包括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是留人的要素。这几年流失率可能稍微高一些,但是我觉得也是正常的范围,在中高层上基本上没有流动,基本是底层的年轻人被一些外面的私募机构挖走,我觉得创新投作为这样一个公司,为行业的发展输送人才,也是我们的义务,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主持人:谢谢!总的来说人才流动是正常的,我觉得这个行业上中下游都能流动,上游往LP流动,很多GP说再干几年实在跑不动了,慢慢有了积累就做LP,也有往下游留的,每次投那么多案子,还不如把一个公司搞上市,所以跑到被投企业里做案子,也有跑到中游。我想知道一下现在的创投行业确实处于行业剧变当中,募资、投资、退出都发生着变化,你们觉得行业的拐点来到了吗?或者说PE当年的财富神话是不是已经彻底结束了?或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你们的策略是什么?

  于伟华:我认为这个拐点来到了,也是2012年龙年的龙头开始。为什么拐点来到了呢?我把前面的阶段叫做出生期,想生、想注册公司很容易,没有什么监管,现在进入2012年,个人认为到了幼儿期,该上幼儿园了,选择哪一家学校,有没有牌子,能不能给你好的知识传播,能不能让你得到收益财富,未来十年等不能完成上市,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该是洗牌的正常阶段,龙抬头,也是大家在里面折腾的一年。

  程厚博:我觉得可能拐点说的有点变化比较突然,要说拐点来到我也同意,过去十多年我们经历了原始发展的阶段,我想通过这些市场的洗礼,从今年开始,可能逐渐变成比较理性的状态,也许我觉得这个才是中国PE创投持续发展的开始。

  孙东升:我觉得用靳海涛董事长的话,早年做这个行业虽然叫风险投资,确确实实是低风险高收益,创新投也享受了这样的结果,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中风险中收益的过程,未来有可能会达到中收益高风险的演变过程,对于行业发展成熟之后也是正常,不可能永远是暴利。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环节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的思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