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华:高新技术产业有空心化危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4 09:23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201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于2012年5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徐冠华。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徐冠华: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第十五届科博会201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和大家共同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要想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以来,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相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加大政策支持,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一、加强宏观引导,为进一步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根据决定和“十二五”纲要组织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七个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物联网,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专项规划,形成了系统完整规划体系,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加大要素支持。中央财政于2011年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需求激励,商业模式创新等综合扶持方式,以组织实施参股,创投基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产业创新工程等为载体,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形成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三、加快体制改革,解决体制不能适应的问题。在三网融合方面,组织了第一批12个地区城市开展三网融合试点,试点地区的IPTV试用,是商用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宽带接入等等陆续展开。
四、强化持续创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国家自然科技等计划都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了重点部署,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五、积极培育市场,组织实施了节能惠民,金太阳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建设云计划以及信息安全示范专项,促进云计划广泛应用。
六、开展国际合作,发布实施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指导意见,着力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有利环境。
上述六大政策措施初步落实,促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端,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以及新业态,新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同质化严重,造成新一轮技术重复引进,布局雷同和低水平竞争,带来了产业缺乏竞争力和产能过剩的隐患。二、产业化链条缺失,造成高技术产业位于价值链的低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制定,检测平台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三、核心技术缺乏,产业发展有空心化的危险。在技术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走低水平组装加工路线,匆忙扩大产能,质量低成本高,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四、科技资源分散,科技与产业力量分散,在军口和民口,中央和地方,利用市场力量实现有效布局不足,限制资源贡献,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概括起来,我们确实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力量,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市场机制作为经济和社会系统配置资源的有效制度安排,在产业发展和科学布局,产学研结合,核心技术的研发,最终形成产品市场竞争力,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是解决我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个关键,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
各位来宾,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推动了经济结构重大调整,提供了新的增长引进,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中国经济要想在更长时间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想要尽快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就必须在战略决策,自主创新,领军人才,产业化四个方面储备努力。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快速发展,选错将贻误时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科技核心技术,具备资源能耗低,市场前景广,带动就业机会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必须选择,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完善布局,优化配置,有效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
我们只要目光远大,把握机遇,在这场竞争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信心依旧,这源于全体人民对中国发展前景高度认同,也基于中国发展新兴产业所具有的潜在优势,并且优势诸如中国多元化市场资源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有利于形成大批量生产,低流通成本优势。对于国情和本土市场需求,以及中国文化内生和民族精神深刻理解,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化基础。我国科技的积累以及中国特有高智力劳动密集优势,以及低成本研发,低成本复杂制造形成的新的国家竞争优势,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组织优势,和由此形成技术溢出,都是我们重要的发展基础。只要我们把握好这些优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