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贾康:四大因素支撑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12:28 来源: 新浪财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演讲。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演讲。

  “2012中国金牌高成长企业及投行领导人峰会”于2012年5月25-26日在中国江苏苏州举行,本次峰会主题聚焦于IPO。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先生受邀出席并发表演讲,主题是“中国经济新十年的热点、亮点和难点”,以下为贾康演讲文字实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城市化、科技进步、政治因素、社会管理红利等四因素有望支撑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讲演实录:

  贾康: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利用这次峰会机会,把这个题目《中国经济新十年的热点、亮点和难点》跟大家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

  把中国经济往前看十年倒确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观察点,如果不把题目说的过于宏大,仅从经济角度来看,我感觉需要结合现在人人都关心的中国政治生活中即将发生的一件大事——“十八大”,等我们决策层人事问题稳定下来以后,他也应该按照现在的规则,至少有十年的眼界。

  我们考虑今后十年,要形成中长期增长态势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基本展望,在这个角度上,还要做一个前面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和总结。

  研究新的起点,应该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要有充分的理由肯定新时期的发展成就,不能仅仅看GDP,但是讨论一个经济体的宏观问题和总体发展,还不能够找到替代它的指标。

  三十年出头的时间段里面,年度GDP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8%,这儿我引用一位经济学家的一段话: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用我的全部知识,我可以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之大的国度,在如此长的时间段内实现如此高速的增长。我想这就自然引用“自然奇迹”一说,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带有奇迹特点,带有举世瞩目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从值得肯定角度看一下它是怎么取得的,当然这个事情不能一下子取得共识,有人说按照经济学严谨的论证框架解释好中国经济成长问题应该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就从侧面反映出想把这个问题非常好的说清楚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我现在所说的是一个非常粗放的常识,是不是可以摆出一些基本点:

  第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二字内在含义集中到一点就是市场取向到小平南巡以后锁定的市场目标形式,这样又以“开放”二字代表国际化。到新的三十年出头时间段里,我们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境界,首先要肯定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的成长和成就。但是这个说法又太粗略了,跟它相伴随的因素:

  1。毕竟中国是世界经济体里面一个特别不同寻常的巨大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元经济体,几个历史潮流合在一起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断的寻找在这个市场上能够回应的,包括整个全球市场能够回应的有效供给,这种需求和供给如果能在互动过程中大致的互相推动,不管它看起来是不是不够平衡,这个成长性都是能看出来的。

  2。人口分布在农村区域,随着城镇化建设,这些将成为市场潜力,这显然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因素。

  3。需要分析和量化的特点,比如说中国增长奇迹相关的有一个所谓“人口红利”概念,这个在量化中会形成曲线,一般分析认为中国人口红利应该在2015年达到顶点以后迅速收窄,所以我们不要再指望它支撑我们十年的成长。我对人口红利的理解,最简单的说是抚养比例。另外一个指标是低廉劳动力优势,这个优势可能比人口红利优势消退的更快。富士康是一个代表性的案例,把厂区从深圳搬迁到河南,这就是要规避低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第二、中国在前面三十多年发展过程,就是所谓的适应技术时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往前看要考虑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结合。客观的讲,过去三十多年,GDP、就业机会和财税收入来源往往就是适应技术。适应技术在中国一段时间内不断创造,很有力地促进了GDP、就业机会以及税收来源。有一个类似案例,小灵通,现在基本上要在市场上退出了。之前市场认为它是个垃圾产品,可是财务技术却发现它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在若干年之内迅速扩张市场份额。

  第三、双轨制。中国在八十年代初期形成摸着石头过河的无选择切入点之后,一开始双轨商品价格选择产生了一系列正面效应,也带来很多麻烦,现在开始一般商品双轨制又收成单轨了。渐渐的潜规则主宰双轨运行过程,这个流程也经常会有一些危机事情发生,有合同危机和非合同危机,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双轨制并不是完全起坏作用,对GDP成长贡献是一个要素。越往后,它的副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会对冲经济效益,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麻烦。

  第四、中国特色的政府特别抢手的压缩饼干式的经济成长推进作用不能够否定。我们到宿迁做过调研,他的居委办每年政绩考核、工作考核第一项指标不是本职工作,是招商引资完成情况,别人听起来太过分了,我设身处地到那儿看了以后倒不认为要一概否认。

  往前看,从眼下来讲,首先碰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前面所说的成长支撑因素是不是有些不要再指望它了,被人们称为终极因素,比如说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基本上你不要再指望它。从我们的潜在生产力概念上来看,很多人提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比原来要低的状态。还有低龄劳动力迅速上升,这都是人力资源角度形成的制约,所谓中国的矛盾凸现,无非这两大角度:1。物质角度。资源环境制约非常明显,我们资源承载能力显然跟不上粗放发展,大宗原料方面,从铁矿石到原油都是高度依赖国际市场。2。人的方面。人力资源制约非常明显。

  基于这样新的约束条件下,还要说到物、人所处的环境里面有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就是曾经无价,一段时间会从无价变为低价再到高价转变的地皮,它一定会和其他经济体一样,一路走到70%到80%再降低。城市化过程每年上一个点,今后二三十年时间内,你不要想象中心区域不动产均价能够稳下来,甚至像有些人说的能够让使让我们买房子时便宜一点,从量和趋势商来说不可能,而且它一定会往上走。

  这样就带来一大堆矛盾,比如拆迁、失地农民怎么样转换成百分之百的不用叫做农民工的城镇人口,和城镇户籍的人享受一样的公共服务、国民待遇等等。现在进城的新一代农民工注定不想回去,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回去也不会种田。那边是一大堆留守儿童,前天我看到一个很揪心的事,五个留守孩子掉池塘里淹死了。如果带进城里,他又会遇到歧视问题。这些问题和住有所居问题解决、住有所居过程中掌握好理性的调控,不要伤害城镇化必然伴随着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综合的产业,如果处理不好,它会突然形成发展约束力量。

  我把这些说法做一个小结,矛盾凸现包括着生产力、资源环境,也明显包括着生产关系,人和人关系,分配关系、财产关系、政府和纳税、公共权力主体和公民关系。

  说了这么多年的配套改革,改革更多的是流于表态、议论,实际跟不上无非就是矛盾积累,矛盾积累以后怎么爆发?在你绝对意想不到的地方爆发。我们现在能够想到每年两会期间,地方大量群众上访。这些问题归结到根本上,就是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运行相关的政治体制一定要经历一番改革,才能解决中国经济社会的遇到的问题。

  另外还要说到其他的不确定性,比如欧债危机到底前景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这些对冲我们原来上行因素,在以后十年、二十年期间显然不利于发展。

  把这些热点、亮点把握住,是不是就能把握难点,有这么几条是能够给我们增加信心的:

  1。中国城市化率上升带来的成长效应非常明显。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经济体,官方说一半人是城市居民,里面包括一两亿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人群,很多学者认为他还不是真正的城市化。姑且达到50%,按照常规的西方经济体经验,都走到70%到80%,经济起飞以后城镇化会跟着走,中间波动会有,但是一定会完成这样一个过程才会趋于数据下降。我们现在在城镇化代表成长支撑过程中间,只要内部不出大的麻烦,自己不折腾,不出现特别大的失误,显然我们可以借助这样一个过程,把城市化水平上升过程中间带动的巨大需求,通过经济手段得到有效供给和回应,而形成物质产品加上金融资产在一起的资本市场进一步释放,特别是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潜力是一定会上升的,过去农村生活的人进入城市以后,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职业培训。

  2。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现在提出走创新性发展道路,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等等,中国一定要在这方面竭尽全力走上创新性发展道路,这里面怎么抓重点、抓重大专项,考虑其他方方面面也有很多值得考虑之处。

  3。对冲下行因素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因素,这也是我一开始提到的,中国现在不像过去以政治因素造成重大的经济决策因素,政治周期非常明显。十八大之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事到位以后,可以甩开膀子干事情。我们作为财政部系统里面的人员,我可以说绝对不是财政部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它肯定是上面高层明显的决策需求,这都酝酿着我们在十八大之后,势必要有一个非常值得珍惜的,非常清晰的十年和更长时间的新的发展和匹配。谁坐在决策的位置上,他会自然而然产生这样一种追求,我们希望把政治中心因素里面积极的因素落实到中央强调的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而且是顶层规划之下的更强调配套的改革,这一定会进一步解放更多生产力,这就会形成配套改革红利。

  4。社会管理红利。无非是说我们必须在社会成长过程中走向现代社会,这样会更有利于政府和企业、公民权力体系和公民之间相对和谐的社会建设。

  做一个小结,中国往前看十年或更长时间,下行因素是非常明显的,推动下行和脱离经济继续成长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希望这两个因素对冲之后,如果处理得好,我们一定还会有20年左右的相对高的成长期。值得警醒的是已经有人说到中国有两种力量在赛跑,中国现在是两只老虎,一只老虎是改革,另外一只老虎是社会问题,这两只老虎各自因素都是全的,他们就是互相快不了彼此。我们希望改革这只老虎比社会问题这只老虎跑得快。能不能够通过改革,避免干柴烈火、爆发式的社会代价等,使中国在走向现代国家过程中间,总体来说相对平稳一点,揪心的事情少一些,化解矛盾的力量更综合、更强有力一些。

  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