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与产能过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4 18:03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长安讲坛第66讲,长安讲坛总第197期,做客专家是论坛特邀专家、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他演讲的题目是:提高居民消费率与转变增长方式。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到清华讲东西,在学校讲东西还有点不同,我想围绕着,其实十二五规划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话说了很多年,但十二五规划呢把这个问题就提的就比较的高了,而且现在有一种说法就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一共就三次,有人说就是1949年一次,然后就开始搞计划经济了,然后到了1980年又一次,就是要开始搞改革开放,其实就是市场化,虽然那时候没有叫市场经济,但是也是市场化趋向。然后有人就把还在的十二五规划,他就视为是第三次经济的转型,这个提的就相当高了,把今年这个十二五规划,把它在这个经济中的作用,它视为和我们搞改革开放,就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个方向调整,它是从这么一种转型,那说明这个十二五规划确实是对我们会发生长期的影响。当然这种说法,在学术界也并不是说大家都一定认同,但是我就说,至少这个十二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十五规划,什么九五规划,它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在九五、十五、十一五的时候,没有人把当时的五年规划说的这别高,说这个对中国发展有这么大影响,虽然现在还有一些人不见得同意这个说法,但是至少说明十二五规划和十五、十一五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
那么都有着什么大区别,其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或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提法在很多年以前就提了,吴敬琏教授他提这个转变,过去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提了很多年了,那么现在十二五规划又提出来转变这个方式,那么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十二五规划和以前那几个规划也都一样,是个程序性的东西,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把十二五规划看的非常重呢,认为是一个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规划,为什么提这么高呢,我觉得是要对十五规划和以前的规划,十五规划、九五规划,做一点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就这些规划有什么区别,每个规都不一样,但是五年之内,国家的国民经济形势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五年之内的变化,有一些属于,应该说不是实质性的变化,有一些变化可能就非常的深刻,那么现在我也认为,十二五规划它对我们经济发展这样一个,这个变化是非常深刻的,我也没有想好,能不能把它列入和这个1980年搞改革开放和1949年实行计划经济,能不能和那个并列,我现在还没想好,我也没有研究的太充分,但至少我认为,这个十二五规划比起十一五、十五、九五,比起那些规划,那它的内涵要深刻的多,所以这个是我的一个判断。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从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我们国家实行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方针,说到底就是一个用投资和出口,就是对外贸易,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是整个的核心,不管每一年的政策怎么调,甚至五年政策怎么调,或者这个政策怎么,但是都没有离开这样一个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这么一个增长方式。这个一直就没有变,我觉得这样一种方式持续了30年,那么现在提出来要改了,那么改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十二五规划里面有很多内容,你在十五,在十一五,甚至在九五里面,都可以找到同样的表述,你像十二五规划里很多内容那种表述,你在九五、十五都能找到表述,但是有一个我认为这个变化是非常深刻的,这里边就提出来,就是所谓的消费问题,在指标上有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太,就是很多人都没有太重视的一个指标,就是十五和十一五这两个规划,里面讲到GDP的时候,一个说要增长7%,一个说要增长7.5%,当然实际上都是9啊、9.5这么一个速度,但是规划里定的是7%和7.5%,但同时规划里面还有一个指标,过去人们都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什么指标呢?就是居民收入增长,都是4%,就是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规划里面,都把居民增长速度,都低于GDP的速度,这是规划里写的,这不是后人来说统计数据,而是规划里这么定的,就是居民收入增长就是4%,GDP就是7%、7.5%。那么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提出来就是,要改变以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那么提出来就是消费,而且消费里面,消费又分的政府消费、企业消费、居民消费,我们又提出来,在消费里面又重点地,我们要提高的是居民消费,那么你把这一个提法,就这一个方针,说我们要提高居民消费,让居民消费在经济发展里面要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和十五、十一五,把居民收入增长定为4%,经济发展定为7%和7.5%,这两个你要一比较的话,我觉得就说明了十二五规划转型的深刻的程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认识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说,为什么十二五不再继续的再制订一个居民收入增长4%的规划呢?你既然十五、十一五都4%定了,而且十五、十一五发展也不错啊,我们大家对十五、十一五的评价,现在回过头来做评估的时候,认为总体还是不错的,那为什么十二五就不把居民收入增长还定成4%呢,现在十二五规划定的什么呢,定的是高于经济发展,或者说不小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个规划是怎么提的,规划里边GDP还是7%,然后它就说居民收入增长不小于7%。那么GDP没改变,原来是7%、7.5%,现在还是7%,但是居民收入从两个规划里面的4%提高到了不小于7%,就是不小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个后面隐含的东西就非常多了。我想谈这么几点看法,首先说我们为什么要把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提高,为什么提出来要让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的一个动力,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东西来,我认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共识,有是说我们现在在维持着靠投资和出口来继续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这样一种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现在不可持续这四个字在一些文章里用的是很多的。那么我们现在想,为什么就不能持续了,如果能够持续我们再搞五年,再搞十年,十五和十一五发展的不错,我们再搞上五年,十二五也继续这么搞,十三五也继续这么搞,再搞十年为什么就不行了呢,为什么把这个东西要调整过来呢,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实际上在学术界也好,或者在政府一些部门也好,这些问题确实存在着疑问,也确实有人对于说,为什么一定要把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提高,为什么要让消费来作为拉动经济动力,这个确实还有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想我从我这个考虑的角度我想想大概有这么几条,我们以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它的不可持续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与产能过剩
我觉得一条呢,从经济上说,咱们先从经济上说它的不可持续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条就是我们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呢,实际上大家知道,金融危机中间,为了摆脱金融危急对咱们整个国民经济的负面的冲击,我们搞了所谓四万亿的投资,实际上这个四万亿是政府的钱,真正投资规模远远比四万亿还要大,那么通过这样一个加速投资的决策,当然你投资多了,那当然就拉动GDP了,增加就业,保证工厂不要关门,还有税收也增加了,等等的。这个几万亿的投资,对于我们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它确实也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在我们这几万亿投资里面,有一部分的投资,还跟我们过去计划经济差不多,有点自我循环的概念,就是我这个投资需要你的投资,你的投资又需要我的投资,你也投了资了,我也投了资了,咱们两边投资都满足这个需要。比如说我要建一个水泥厂,我建水泥厂需要钢材,你需要钢材,好,我要增加钢材的产能,那么我也需要水泥,所以在投资本身的自我的相互满足这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对所谓制造业,特别是这种,这一类的,跟机械相关的产业,那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投资项目也很多,投资钱也很多,但最后的结果是把这种产能同时增加,水泥产能增加,钢材产能增加、有色金属产能增加,所有整体来看是生产资料的这种产能增加了很多,这种产能增加也能拉动经济发展,关键是你产能增加以后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首先一条是,我们不可能政府总是每年拿出几万亿的钱来投资,这是肯定不可能的了,摆脱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发债,用债务的办法,用各种办法,包括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融了几万亿,现在对这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个借债怎么还,有很多的这种讨论。总而言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可能再用同样的方法再融到这么多资来用于投资,中央政府也不可能再拿出几万亿的钱,当时四万亿,中央有一万一千多亿,现在也不可能中央政府再拿出一万多亿的钱再投到这个经济里面去。那么如果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这些投资规模要下降,政府这个出资投资规模下降的话,那么你整个原来所增加的产能怎么消化,就不要说过去的产能,就新增的产能怎么消化,这就是很大的问题,当然还会引起国际贸易的这种很多问题,这是连带的,就是我们的产能过剩,在国内已经是,可以说是已经是,我们以牺牲进一步产能过剩这样一付出的代价,来换取了摆脱金融危机,能够在金融危机期间,我们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增长,保持了就业,保持了国家税收。这个大家看统计数字都有,这我有不在那儿念这些指标了。
但是就是说,我们主要是靠投资,因为当时的出口,发达国家对我们中国的商品的需求下降,因为它自己金融危机了,没那么多钱了,我们到发达国家的出口,有一定的萎缩,它这个作用就减少了,然后消费又没有上来,所以只能是极大地通过投资来带动,这个统计数字都有,这个大家如果是看的话都能看得到。那么现在可以说,没有人认为这样一种主要依靠投资,都不是出口的办法,就能支撑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没有人有这样的看法,这种金融是维持不了,总不能到了崩盘那一天我们才来调整,所以就得实现地能够开始看到这个问题,要开始起动调整的过程。那么调整的过程里面,无非就是在考虑一个出口方面,一个是国内的方面,现在看就是说确确实实就是说,出口的方面,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力度是不大的,而且还有很多不利的因素,我下面还会提到一些。所以现在应该说,从十二五规划就看出一个结论,至少说在决策上,或者说在大多数的学术的学者那里,都认为我们如果不把消费增长起来,中国经济是不可持续,是可能出现这种重大问题的这种问题的,这个认识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因为十二五规划,首先中共中央有一个建议的稿,所谓中共中央建议稿,就是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后形成的,经过政治局常委讨论形成的,那么把这样一个观点写进去,那说明无论是企业界,还是学术界,还是政府,还是各方面,大家都认为原来那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提出来一个转变的方式,转变的方式内容很多,包括什么提高企业技术含量等等,这些都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我认为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把这个消费的问题提到某一个,应该说比过去对经济发展的左右要大得多的位置,提高到这个位置,相应的在指标上就是说要让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我觉得这个实际上是我们和十五、十一五完全不同的一个战略,你要看十五、十一五里边,也有很多,每五年都有一些变化,今年做这个,明年做那个,后年做什么,都有很多变化,但是都没有这次这个转型,这个变化的意义大,我想这就是我们十二五在整个制订过程中间,在中国如果写到文件里面去,那说明已经形成共识了,当然你说不同意见肯定有,但是已经形成共识了。我觉得从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应该说已经是相当地严重,现在事实上,国内的消费的需求马上还消化不了这些过剩的产能,虽然我们方针已经提出来,要增加居民收入,要增加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但是现在实际上还做不到,这个转型的过程要好多年。
首先一个,原有的投资,没完成的项目还要继续投,那四万亿,甚至比四万亿还要多的那些投资项目都没投完,所以还要继续投,所以咱们的银行贷款,那些项目继续给贷款,不给贷款不行啊,那你半拉的项目那损失更打了。包括地方政府融资的项目,现在银监会也好,提的要求就是,新项目不给贷款,老项目还得保证继续做,所以现在实际上投资这个需求,在我们现在,虽然我们提出转型,但是它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投资需求的作用,比起前两年只是稍有收敛而已,只是新项目上的少一点而已,但是整个规模并不小。而出口呢,那就是说发达国家的出口量减少,再期望发达国家,像美国、欧洲再有那么大的增长是不可能了,但是我们现在就是,转而到发展中国家去出口,那么包括原来曾经我给你讲过的,就是我们怎么样用中国的资金出口来带动我们的产能出口,这个现在已经做了很多,应该说有很成功的案例,但是也有出问题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在委瑞内拉,它石油吗,我们贷给你钱,当时给的是200亿美金规模,100亿美元的人民币,就700亿人民币,最后它拿石油还换,我们帮他开发油田、建炼油厂、修基础设施,最后它拿石油来还,这种模式在非洲有些国家也是这样做的。成功的有很多案例,但是就是等于说我们的钱贷给它,同时它要买我们中国的东西。你像委瑞内拉为什么能给他700亿人民币呢,因为它说你何必给我美元,我再拿美元买你的东西,你回家再结算成人民币,你直接给我人民币,我拿人民币来买吧,两次结算成本2%,所以他们就提出来你何必呢,你何必这2%等于就给了外汇管理局,两次结算嘛,你先从外汇管理局把美元拿出来,人民币买美元,然后美元给他,他把美元付给你,再到外汇再结,结完以后人民币,那何必呢,咱们直接就是(用人民币),那么央行就批准了,现在也开始允许人民币对境外的贷款,就慢慢要走出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你要不给他贷款,他也不买你的东西,现在就是这个格局,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国家都是这种状态,你给我贷了款,我才能去买你的东西,将来我用什么资源,用什么能源还,如果你不给我贷款,我也不买你的东西,我也没有东西还给你,因为我也不用还,我的矿在那儿搁着呗,开发不了。现在在非洲,在拉丁美洲,实际上我们有很多项目都是这种模式,因此这种方式,就是让我们的资金带动我们的产能出口,现在这个出口在我们整个出口里的,占的份额,增长的比例越来越大了,相反的发达国家,我们出口的增长速度在下降,靠发达国家再支撑我们出口做不到,所以我们转型是提出来了,但实际上但实际上这个惯性很大,我们还得相当程度上依赖着投资,相当程度上依赖着出口。这个转型的时间,我现在想,我按照现在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可能一个五年计划都完不成这个转型,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要逐步的慢慢地调整过来。
所以,中国这个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不但是一个现实,而且是由于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后,还是一个加剧的现实,因此我们提出来转型是非常及时的,但是真要转的这个时间所需要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不是短期内,我个人看,五年十二五规划是完不成这个转型的,但是会比十一五这个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不是说经过十二五,我们国家就可以完成这个转型,我个人看是完不成的,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里面就包括了,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影响。其实你说,国内市场,肯定我们是产能过剩,需求是不能把这些产能全部消耗,其实国际市场的概念和我们国内市场是不一样的,国际市场应该说不存在说需求不足,就是说我们,比如说我们卖衬衣也好,卖鞋也好,实际上国际市场争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中国面临什么问题,就是你的低成本能不能可持续。你说全世界需要多少鞋啊,中国的鞋,你要讲一个极端的例子,中国的鞋并不能满足全世界鞋的需求,所以对鞋的需求比我们的产能大得多,但是大家都在卖鞋,你的成本能不能低到那个水平上,能够支撑你这个,能够占领多大的份额。所以我这个国内是绝对的产能过剩,就是国内用不了这么多钢材,用不了这么多水泥,用不了这么多这个那个那个,国内的需求和供给之间是绝对的过剩,国际上我认为是相对的过剩,中国的产能是相对的过剩,也就是说你的这个成本不能支撑了,如果你还能低成本,那你这个产能卖出去,你比如说鞋,说鞋一双多少钱,如果你中国的这个还能够成本比现在再低,那你还能多卖鞋,全世界的鞋那用量大了,中国的这个鞋的产量不能满足全世界鞋的所有的需求,是因为别人在给你竞争,那么他的成本低,他价格低,你低成本支撑不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国际上来说,对中国来说,是相对的产能过剩,就是你的成本不能支撑你这种需求。
那么这种成本的这种不能支撑,实际上就有很多原因了。比如说我们的工资制度,最近看报上反映很多,浙江广东的企业招不到工人了,所谓招不到的概念就是它原来的工资标准招不到了,说涨了一点还招不到。为什么呢?一个就是说,现在人们说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刘易斯拐点的时期,农民的多余劳动力有的人说就没有了,等等,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劳动力的供给的情况,没有像80年代初期那样的情况了。第二个,各种国家的政策、最低工资标准、社保制度等等的,确实工人在现代的供给需求情况下,工人能够接受所谓的工资,已经比过去大大提高了,你现在不提高工资他就可以不接受你,他可以找到比你这个好的地方,甚至有的,我不到广东,我在本地打工,虽然钱比那少,但是我生活成本低啊,总而言之,原来的低成本的工资已是不能支撑我们的低成本的商品在世界上再维持下去,现在整个的工资水平,包括社保这些都算工资水平,那么都在整个的上升,现在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多的企业招工,你看现在电视经常播,招不到,所谓招不到的概念,因为他给的工资人家工人不愿意接受,你只有提高,那提高了,有工人了,说明你的工资成本就上升了,低成本的工资是持续不下去了,这还是比较简单劳动,如果那技术工人的话,那需求更强,工资更高了,现在有些技工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过了大学毕业生了。所以中国这种是,现在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承认不承认,反正作为企业来讲,用原来的工资水平,甚至比原来的工资水平提高一点的水平,都找不到工人了,因此你就需要用更高的工资才能有人来干同样的活,那你这个价格的成本里边这个东西按照过去那种,就绝对不能再支撑下去了。所以原来有的人就主张,就认为说中国应该再搞加工贸易再搞30年,有的说再搞多少年,意思就是不要提高最低工资,这样我们在世界上有竞争优势,不管你怎么说,这个东西不是你的一个主张就能实现的,你说我就认为就应该低工资,就不应该涨工资,只有低工资我们商品才有竞争力,不管你怎么主张,客观上你招不到人,我觉得这个问题从经济上讲,这是已经,已经真的是,过去那种低工资真是不可持续了,那么如果工资上升,包括人民币汇率乱七八糟的因素,那你中国产品的出口成本,就是过去那种低成本的竞争力,肯定受到影响,所以相对过剩就会比过去就要严重,虽然是相对的,虽然还需要很多的鞋,需要很多的衬衣,但是你的鞋你的衬衣,按那个东西没人买,因为你的价格高,低价格你支撑不了,所以这个。
还有就是像,原来讲过很多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说环境的成本,这个环境的成本,现在应该说在很多局部的地方,应该说已经是,真是非常非常严重。我参加过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其中有一个就是水污染的治理,因为我们是研究水污染治理这个项目,说哪个地方应该怎么去治理,有专家还有经济学家,专家们是技术方案,我们是研究治理的经济方案,反正我不知道别人,我在这个工作里面,我所听到的很多地区的污染的程度,那真是出触目惊心,你在屋里你是想象不到的。比如说河南有个地方,打井打到几十米没有干净水,就是这一大片地方,打到几十米深,没有一滴干净水。淮河的有一段,那一段淮河,没有自然水,全部是污水,就是往这个淮河排的东西,只有污水排进去,没有自然水,说那一段,就是淮河那一段,人家管它叫排污沟,你想想周围的这个人的生活用水,没办法处理。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水污染治理还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说最近我看报上也登,湖南的湘江,湖南生产有色金属,重金属,说重金属在那个水里面,那矿渣啊什么沉在水里面,说如果让它自然的来它消化掉的话,现在专家测算,自然消化,如果你不再排新的污染了,现在停止一切往水里排放的污染物,然后让水自然地慢慢地冲淡,100年以上。但现在实际上每天还在排,所以这种环境的程度,这个有一样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就这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因为它污染都是,总体来说都是偏远的地方,都是农村污染严重,因为城市它要花钱啊,要求比较严格,水怎么净化啊,要求很严格,但是这种所谓的一片一片的这种污染的程度,已经是真的是非常严重。所以我们这就是一个。
你这么严重的污染再想维持下去维持不下去,环境污染,资源污染,资源的这种情况,国内现在,大家现在没有人说中国是地大物博了,中国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非常稀缺的国家,不仅人均资源稀缺,有很多资源是绝对的稀缺,不是光是人均稀缺的问题。现在我们所有的国内的资源,我看比起外国来,我们中国真是什么都不利,只要能够挖出来,就要把它用起来。比如说最近还关于什么稀土之类的,为什么呀,就是卖给外国卖呗,只要我这个地方挖了,我企业能赚钱,我我有收入就挖吧,至于别的跟当地小企业有什么关系啊。就类似这样的一种,我们中国的一种,应该说是一种限制条件,现在这个限制条件是越来越收紧了。那么这就有一个判断,要我说你说再维持五年行不行,再维持五年也不见得就一定不行,但是作为政府来说一个判断,不能再维持下去了。这种事情它是一种累积的,你越晚,再晚一年,可能你要多花10年把它给扭转过来,你再晚一年可能要多花15年扭转过来。所以国内的这种依靠大量的投资,依靠出口这样的一种局面不可持续性,现在应该说,总体上得到大家共识,虽然还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总体上还是有共识的。
那你这就是个问题了,你靠投资增长,靠出口拉动,如果都受到这种局限的话,那唯一的出路就是消费,你没有别的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要转变到以消费为主来拉动经济发展。所以我认为,这个要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不是学术研究的结果,不是谁的一种选择说,咱们是搞投资啊是搞消费啊,不是,是客观的,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一步,你就是不想转到消费上,你的经济也维持不下去了,就是它的不可持续性决定的,你必须把它转过来,或者说你不得不把它转过来,哪怕是你很不情愿你也得调整,不调整你的经济就不能支撑下去了。所以我是认为,十二五这个转变,不是一种选择,不是一种说,大家可以有一种调整,没有,是个认识迟早的问题,认识早了早点来调整这个战略,那么我们可能代价就低一点,转的就快一点,转的就好一点,如果你认识晚了,最后你还得去转,然后付出更多的代价,更多的成本,才能把它调整过来。我现在认为,十二五规划应该说形成共识的问题上,这一步做的很不容易,但是现在的实际状况,我认为从企业的角度,从政府的角度,很多比如说政府的政策,或者企业的经营战略,很多还没有完全调整到十二五规划的这样一个认识上来。
所以现在虽然规划这么定了,但是现实的经济发展,还是在沿着旧轨道,还也有惯性。那么怎么能调整过来,怎么不让它惯性往前走呢,那就得有一个力,就得有另外一个力,如果你没有另外一个力,咱们学物理学,它的惯性它要保持下去的。另外的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最主要另外的力就是政府的力,只有政府对这个经济发展施加一个新的一个调整的力,才能够完成这个转型,才能开始这个转型,才能实现这个转型,如果没有政府这个力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这种经济发展的惯性,还会持续沿着现在状态往前发展,只有发展到崩盘的时候,那才会,就是所谓一种破坏性调整。经济危机,出现经济危机,一种就是破性的调整,通过这种破性的调整来调整,来把经济给转过来,那么现在我想,我们离破坏性的经济调整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主动的有意识的调整,能够把经济发展的路转过来,以后避免破坏性调整,这种可能的一种前景。所以现在来说,我觉得对政府来说,是个压力非常大的时期,如果政府这个力用好了,我们就避免那种破坏性调整,如果用不好真的可能出现一种破坏性调整,这个不是耸人听闻,或者故意说点什么尖锐的话,这个非常现实,这种以局部地方,或者局部行业,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很多这种破坏性的调整,只不过他还没有变成一个全面的,没有变成一个全体性的东西,我想政府在现在情况下,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通过政策的调整,来解决这个可能更加严重的破坏性调整,这样的这种前景,要把它给封杀掉,使得经济能够比较顺利的,成本比较低,代价比较小的,转移到一个良性的轨道,所以我想这是这么一个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