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私募在市场压力下的风格漂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17:46 来源: 新浪财经

  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朱世杰

  柏拉图曾经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投资亦是如此。证券市场一直变幻莫测,2011年以来,市场整体环境不佳,一些私募基金的投资风格在业绩压力下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些新的风格改变是否能重新切合市场,还是只是“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一贯风格呢?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了今年以来的风格发生明显改变的私募基金公司及其产品,其中包括偏好投资“高小新”个股的鼎锋、精选个股价值投资的铭远等风格鲜明的私募。这些私募基金改变投资风格的原因各异,有的是由于看到未来市场趋势和板块行业变化而主动改变原有策略,有的则是因为基金净值表现等客观硬件原因而被动改变风格。此外,策略的改变对不同公司产品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大有不同。

今年以来部分风格改变的私募基金
基金名称 管理人 基金经理 成立日期 净值日期 最新净值 今年以来收益(%) 2011年收益(%)
鼎锋4号 鼎锋 王小刚 20100816 20120601 1.0634 19.33 -13.49
鼎锋8期 鼎锋 王小刚 20101008 20120525 102.97 14.28 -12.51
铭远三期 铭远 韩跃峰 20101022 20120601 0.7287 -3.89 -33.06
铭远四期 铭远 韩跃峰 20110117 20120601 0.7232 -4.81 ——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2年6月7日

  鼎锋——从“高、小、新”到“能力圈”

  鼎锋是今年对原有投资理念进行修正的私募之一。鼎锋是一家偏好于“高、小、新”个股投资的私募,“高、小、新”即高成长、小股本、新公司的个股,这样的投资风格和选股偏好使得鼎锋旗下基金在2009年、2010年搭上中小盘牛市的顺风车,表现出色,两年均位列同类基金前1/4。但是,2011年市场风格急转,中小盘股成为领跌的主力,“黑天鹅”地雷股也频现,鼎锋旗下基金在2011年中总体表现不佳,一些产品跌幅超过指数。在此情况下,鼎锋便对原有的“高、小、新”进行反思和修正。

  首先采取改变的是基金经理之一的王小刚。鼎锋采取多基金经理决策机制,三位基金经理共享股票池,但在具体配置上基金经理有较高的自主决策权,王小刚便在鼎锋原有的行业和个股风格上作出调整。王小刚表示,原来的投资理念“高小新”中的“高”和“小”都没有问题,但是“新”确实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新公司来说,由于了解程度不是很够,选出的股票很有可能是伪成长,导致所投资个股的表现与预期出现一定差距。为此,王小刚对投资组合中的新公司进行修正,一些自己并非非常了解的个股被剔除,自己了解、在自身研究能力圈之内的个股被留下。王小刚目前的选股策略便是将高成长和能力圈结合起来,集中持有能力圈内的个股。

  从改变策略的实际情况来看,王小刚的改变还是收到较好效果。王小刚所管理的鼎锋4期、8期今年以来分别上涨19.34%和19.29%,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7个百分点以上,在同类中也排名前1/10,相对于去年的表现可谓是天壤之别。从操作来看,王小刚将高成长和能力圈结合起来的策略具体体现在大宗消费品行业上,今年集中持有的个别消费股出现阶段性的行情,给基金净值上涨带来贡献。

  铭远——从“重仓持股”到“轻仓谨慎”

  铭远是也是今年有明显风格变化的私募,不过和鼎锋不同的是,铭远的风格变化则是由于硬件上的原因而被动采取的。铭远是一家非常注重精选个股的私募,注重投资标的的基本面变化,看好的个股会长期持有,对于短期的股价变化不会太过在意,因此整体换手率较低。这样的风格使得铭远业绩较大程度取决于其选股能力,旗下基金也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大幅波动。基于这样的特性,铭远在2010年业绩创造了辉煌,铭远巴克莱在2010年以37.37%的业绩位列所有私募第10名。

  不过,进入2011年,情况急转直下,铭远旗下产品受到巨大挑战,尤其是铭远三期、四期,在2011年下半年市场暴跌中出现较大损失。在今年年初,铭远三期、四期的基金净值下跌至0.72左右。由于当时净值非常接近信托合同中规定的基金清盘线,如果继续原有操作风格,很可能再次受到市场下跌拖累。最终铭远选择了大幅降低基金的股票仓位,将大部分资金头寸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资产,缓慢的积累安全垫。

  不过,2012年的市场似乎又和铭远开了一个玩笑。今年以来,市场整体呈现反弹走势,前5个月上证指数上涨7.86%,铭远在去年年末被迫减仓的举动,正好踏空今年以来的反弹。低仓位运行束缚了铭远精选个股的攻击性,使其无法发挥原有风格。

  投资的变与不变

  历史上私募改变风格的现象也不在少数。例如,今年以来,上海某家知名私募,以往投资中一直偏好新兴行业个股,敢于重仓。然而,经历了2011年的市场压力后,该私募也改变其原有风格,行业上不再有单独偏好,而是在新能源、电子信息设备、消费等板块分散布局,整体也不再一味地保持高仓位。此外,在2010年,另一家知名私募淡水泉也曾大刀阔斧改变其投资配置。2010年上半年淡水泉曾重仓持有的银行股一直迟迟未能启动,反而拖累基金下跌,而一些中小盘股却发力上涨,使得淡水泉旗下基金业绩落后于同类。在坚持几个月后,淡水泉还是将银行股仓位换到其他新兴产业板块,这一改变在事后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其业绩当年也回到前1/2。

  证券市场一直变幻莫测,唯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话题,变与不变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坚持一种投资风格,必然会有业绩相对较好的时候,也必然会出现阶段性落后的时候;改变原有风格,可能会起死回生,也可能再次踏空市场节奏。

  私募基金改变原有风格肯定基于投资者感受的角度来考虑,但效果则不一定有利于投资者。那么,当私募基金风格改变后,投资者是留是走?这类情况还要一分为二来看。第一类,当私募基金大幅改变其原有投资风格,甚至风格背道而驰时,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一方面基金经理很可能陷入自己并不习惯的投资风格和手法,另一方面,基金原有的风险收益偏好发生漂移,原来的投资者可能正是看重基金经理的激进性、进攻性,而基金风格趋向稳健后,就颠覆当初投资者投资时的理由。第二类,当私募基金小幅修正原有风格时,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观察。小幅修正多是出于适应阶段性市场变化而产生,基金经理还是能贯彻已有的策略,依然具有原来的投资价值。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