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通证券:私募基金行业动态周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16:52 来源: 新浪财经

  私募基金行业动态周报

  私募行业动态

  上月末本月初,老牌阳光私募重阳投资连续成立了两期目标回报型非结构化产品——兴业信托•重阳9期和外贸信托•重阳目标回报1期。所谓目标回报并非保证投资者收益,而是设定三年50%的投资目标,在达到此目标之前产品不接受新的认购。当产品三年内收益率达到50%后进行现金分红,产品净值归1,之后转为普通管理型产品进行运作,允许客户认购和追加。两只产品稍有差别,重阳9期每月开放一次,重阳目标回报1期一季度开放一次(达成投资目标之前只赎回不申购)。

  点评:通过了解,重阳投资成立这类目标回报型产品的目的在于希望保护投资者利益,因为当产品经过后续营销扩大规模之后,操作难度会增加,一定程度上会损害首批认购的投资者利益。重阳投资上月曾将其旗舰产品深国投·重阳1期认购门槛上调至1000万,此次两只新成立产品也要求认购额度起点300万并且锁定规模。我们认为,经过七年的发展,投资者对于阳光私募行业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一些成立时间长、规模大,经受住市场考验的私募开始展示出很强的品牌效应,即使在市场低迷之时也不愁募集资金。对于这部分私募来说,在扩大规模上的欲望已经不强烈,追求更好的业绩以建立客户忠诚度成为最主要的目标;而相对的,一些业绩不好的私募则被市场淘汰。私募行业已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优胜劣汰之后,未来国内基金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具有话语权的私募基金。

  2.    

  海外对冲基金动态

  据HFR 2011年二季度市场微观报告,二季度有280只对冲基金成立,相较一季度的298只稍有减少。2011年上半年共有578只对冲基金成立,是自2007年上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半年。全球对冲基金行业资产规模增至2.04万亿美金的历史高点。二季度共191只对冲基金终止清算,稍高于一季度的181只,占到所有对冲基金数量的2.07%。同时,相对于FOF,投资者显示出对单基金经理型对冲基金的偏好。二季度共245只单基金经理对冲基金成立,是自2007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而FOF类对冲基金则有53只基金清算而只有35只新基金成立。(资料来源:HFR)

  2001年因为卖空安然而闻名世界的对冲基金Kynikos Associates Ltd。总裁查诺斯表示,他在做空中国的银行和地产股,原因是中国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债务增加,开发商资金吃紧,或转往私人部门取得贷款。他表示,中国经济过去聚焦于固定资产投资,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增长的引擎,无论西方发生什么事情,中国都可继续扮演这个角色,但其实这有些难度。他指出,中国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金额,“可能从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0%增至200%。”(资料来源:凤凰网财经)

  3.     私募视点

  上周两市出现大幅震荡,至周五收盘上证指数从2482.34点下跌至2433.16点,跌幅1.98%;深证综指从1089.99点下跌至1060.67点,跌幅2.69%。

  私募对后市较普遍的看法是短期偏谨慎,长期较乐观。短期来看,通胀高位运行,货币政策保持紧缩,经济增速下滑导致的投资者恐慌,新股方面供过于求都是市场低迷的原因;长期来看,目前市场的低估值,经济增长速度恢复,上市公司在紧缩环境下资金的相对宽松,都是未来市场好转的契机。但是市场何时回暖私募认为需要有外部因素的刺激,特别是货币政策的放松。政策不放松,一则上市公司没有财务杠杆不愿投资,二则劣币驱逐良币资金从股市撤离进入借贷市场。

  对于目前市场中看好的板块,有私募认为应当投资有壁垒、盈利非常确定性的企业。因为在经济顺周期里,这类企业可以跑得更快;在通胀周期、宏观经济不好的时候,这类公司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对于估值已经很便宜的银行股,私募看法是供应量太大自然价低,但中长期来看,银行股的盈利增长仍将受益于未来2年至3年的经济持续复苏。

  上海世诚投资执行董事陈家琳认为,接下来的两个月将迎来最艰难的时刻。依据投资时钟原理,在经济滞胀阶段,股市表现不会太好。短期内,投资人极有可能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度由担忧演变成恐慌,从而产生更大的二级市场抛售压力。另外,10月中下旬即将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极有可能再次低于预期,由此刺激新一轮的盈利预测下调,并引发相应的股价调整。一般来讲,市场只有经历过对政策担忧,对宏观增速、总需求担忧,盈利预测下调这“三部曲”后,才能真正地产生安全边际并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行情。对于通货膨胀,他认为预期中4季度的CPI下降主要是因为去年的高基数,考虑到食品价格在近期的反复,以及非食品价格的惯性上涨趋势,物价水平仍不容乐观。

  北京京富融源投资总监李彦炜认为,股市的问题根本还在央行的货币政策上,如果货币政策不放开,股市很难说有什么机会。一方面,尽管现在上市公司不怎么缺资金,但是在没有财务杠杆的情况下,很少有资本会愿意去投资。因为一般企业做投资,不会完全靠自己的本金去做,而是自己的本金再加上银行的财务杠杆放大去投资,如果单纯靠本金做,他们会觉得没有效率。事实上,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拿钱去买理财产品,而不是扩大再投资,业绩也就很难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从大类资产配置上来说,劣币驱逐良币。相对来说,股票的流动性是最好的,那么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通常是资金先从流动性好的地方撤离。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估值低并不能成为买入的理由。因为对于资本来说,这个时候流去利率更高的借贷市场等更加有吸引力。

  上海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认为,A股市场下半年以来表现不好,主要原因一是经济本身在减速,货币政策较紧,二是新股供应还有再融资,供求关系比较不好,所以整个估值现在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果从投资个股的角度来看的话,从长远来看,很多个股也进入了一个有价值投资的区间,但是要想整个大势全面的好转的话还是得等到一些外部因素开始回暖,风险要解除才能出现大的牛市。

  上海紫石投资执行董事张超认为,从历史角度来看,目前市场处于估值非常低的位置。整个经济成长性没有丧失,虽然从9.5%以上降到9%,有0.5%的下降,但是整个的高速成长性还没有结束,还是在一个大周期里面成长。另外企业现在碰到的各种困难中,上市公司反而是有优势的。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小企业的贷款困难,利率也比较高,但上市的公司已经有一些募集的资金,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一些兼并重组,做一些扩大再生产,反而成为受益者。可以参考08年的情况,很多公司倒掉,但是A股上市公司没有,后来反而进入了加速成长阶段。市场要从目前的熊市中走出,需要一定的契机和事件的刺激。从国内来讲,短期内看不到有什么特别大的因素可以让股市走出困境,没有政策刺激的话将会经过漫长的调整。但从2-3年来看, A股的资产类别不比其他任何能做选择的投资资产类别收益率要差。

  和聚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李泽刚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问题,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的问题,也是资金供求关系的问题。各省各地都在培育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的步伐没有下降,大家都在担心资金供求关系将导致二级市场小股票的估值从40倍下降到20倍的可能性。这样看来,风险还是集中在中小盘股票,且不排除沪综指超跌跌破2319点。A股市场正在进入新的估值体系,这是解决长期以来A股供求关系失衡的趋势性路径。对于低估值的银行股,他认为人参再好,供应多了,自然只有白菜价。虽然短期内,宏观经济层面将加大股价波动幅度,银行股有可能还会更便宜。但中长期来看,银行股的盈利增长仍将受益于未来2年至3年的经济持续复苏。

  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认为,应当投资有壁垒、盈利非常确定性的企业,比如白酒、中药、互联网等轻资产企业。在经济顺周期里,这类企业可以跑得更快;在通胀周期、宏观经济不好的时候,这类公司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变化。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