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布局全球商品对抗通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08:00 来源: 华夏时报

  信诚基金(微博) 李志军

  很多人都听说过美国西部淘金时代的故事,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当时去西部淘金的人中,大多数淘金人没挣到多少钱,而真正发财的,是那些卖水、铁锹、铲子、篮子、牛仔裤一类的人。

  同样,在当前这场对抗通胀的主动投资战役中,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了房地产、股票等武器。可是如今房地产遭遇了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而股票呢?看看今年惨淡的市场就可知。

  淘金的故事给我们启发——生活物资价格上涨,加重了你的生活负担,那么,为什么不索性投资于这些价格上涨的商品呢?——答案往往藏在问题里面。在面对通胀的时候,商品本身就是很好的投资品。

  而翻查过去一年的数据,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资产收益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钯金、棉花、白银、咖啡和玉米。其中,棉花的收益率达到了91.5%,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增长。备受追捧的黄金过去一年的收益率为29.5%,而这也仅仅是棉花收益的三分之一。

  这真是个惊人的发现。棉花、咖啡、大豆……平时在大家眼里,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而现在,它们却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那么我们如何投资这些“商品”呢?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朴素的投资商品的方式就是储存商品,就像上世纪80年代,很多家庭听说大米涨价就囤积大米,肥皂涨价就囤积肥皂等。但是,这种模式必然受商品存储的制约,随着家庭财富的累积和商品种类的增加,这种原始的方式在目前是难以抵抗通胀对资产的侵蚀。

  另外一种渠道是商品期货,但其投资门槛较高且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不适合于个人投资者。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方式,是通过购买商品生产者及其上下游的公司股票来实现抗通胀。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众多“抗通胀概念”的股票型基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商品价格上涨不一定能传导到公司利润上,原材料和人员公司的提升会增加公司成本,商品价格上涨并不完全等同于生产企业股价的上涨。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投资于全球大宗商品的基金才是抗通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日前刚获批的信诚全球商品主题基金。

  一个最新的数据显示,9月份国际商品市场上,棉花、大豆、工业金属、贵金属、能源分别上涨了20.5%、14.3%、9.8%、9%和7.9%。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