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王亚伟2006年如何从业绩平凡到基金一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18:55 来源: 21世纪网21世纪网 从1998年进入公募行业到2012年5月离开,王亚伟在这个行业待了14年。但这14年,王亚伟并未一直都是基金行业的带头大哥,据21世纪网对王亚伟14年投资的梳理,发现王亚伟的崛起是在2006年,这一年是王亚伟完成了自身的脱变。
其实14年中,王亚伟的投资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投资方法论。这大致分为4个阶段:2006年以前是起步阶段,此阶段王亚伟成绩平平不为人知;2006年是调整阶段,是其关键的一年,在此阶段,王亚伟调整了2006年之前的投资方法,开始转变;2007年到2009年,王亚伟经历了牛熊市的转换,其灵活开放的心态和出神入化的选股能力,奠定其基金“一哥”地位;2009年到2012年,王亚伟则呈现平稳发展状态。
虽然王亚伟成为市场焦点是在2006年以后,此前的7年时间里,他并不为人熟知,网络上现存的报道中,2006年以前的也几乎绝迹。但是母庸置疑,2006年是王亚伟的大拐点。
那究竟2005年前后,王亚伟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2006年王亚伟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本期21世纪网将以王亚伟2004年和2006年的股票投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为你揭开王亚伟鲜为人知的往事,而下期将为你先献上更为精彩的王亚伟牛熊市博弈。
由于王亚伟2005年一季度之前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2005年底接手华夏大盘基金经理,所以,该系列取华夏成长2004年的股票投资数据和2006年华夏大盘的股票投资数据进行分析。
战略调整一:注重分散投资
王亚伟进行的第一大调整,则是对股票的投资更加分散,不会把鸡蛋集中放在有限的几个篮子里,这样避免了对某一板块或是行业的集中配置引发的重大失误。
21世纪网统计了华夏成长2004年1季报、中报、三季报、年报中华夏成长的股票池,统计结果显示华夏成长2004年共投资95只股票。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95家上市公司中,属于采掘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上市公司分别有10家,分别占股票总数的10.53%。
交运设备和公用事业行业的股票配备数量分别为8只,并列排在第二位,占股票总数的8.42%。排在第三位的是医药生物行业,有6只股票,占股票总数的6.32%。
而华夏大盘2005年1季报、中报、3季报和年报中,投资股票中的行业分布与2004年有极大不同。
首先,单一行业配置的股票,占所有股票比例没有超过10%,也就是说投资的股票趋于分散。2006年投资的125只股票中,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个数最多,各有11只,占股票总数的8.80%。
化工行业的股票个数为10只,位于第二大行业,占股票总数的8%。信息服务排在第3为,共9只股票,占股票总数的7.2%。
从2004年申万一级行业的成份股区间涨跌幅(算术平均)来看,采掘行业、交通运输和信息设备的年增长幅度位列前三角,涨幅分别为-3.26%、-3.63%和-5.85%。
从市值来看,2004年年报显示,位列前三甲的分别为采掘业、制造业和食品饮料。王亚伟看对了行业,但是在配置股票时,却只押中了采掘业,且过分看中交通运输中的航空股,这可能是其2004年的净值增长率仅有3.91%的原因。
2006年申万一级行业成份股区间涨跌幅(算术平均)显示,金融服务、食品饮料和有色金属的涨幅位居前三位,分别为152.08%、105.16%和104.53%。
从配置股票的市值来看,2006年年报显示,占华夏大盘股票投资市值比前三位的是制造业、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华夏大盘押对了有色,错失了金融服务行业的机会,但是这并不妨碍华夏大盘2006年以154.50%的业绩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位,一鸣惊人。
战略调整二:持股时间延长
王亚伟在2006年的第二个战略调整则是持股时间的变长,除了个别股票,王亚伟在股票上多了耐心。
由于缺失2006年及以前的上市公司流通股东中的基金数据,只有基金季报公布的前十大重仓股,所以只选择基金的中报和年报公布的所有持仓股票来进行对比。
21世纪网调出了2003年年报、2004年中报和2004年年报华夏成长的持仓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2004年上半年买入的股票新买入的股票有62只股票,不过这62只股票中,47只在2004年年报中就已经消失,占比达75.81%。
同样调出华夏大盘2005年年报、2006年中报和2006年年报中的持股情况,2006年上半年新买入的股票有43只,这43只股票到了2006年年报中就只剩下了13只,下半年卖掉的股票占到上半年新买入股票的69.77%。
由此可见,王亚伟对新买入股票的持股时间稍有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选对股票却没有坚持的过失。
比如中储股份,王亚伟从2006年1季度一直拿到4季度,虽然中储股份在4月10日到4月26日、5月15日到5月25日以及7月6日到8月14日都有调整,且7月6日到8月14日的调整力度很大,其跌幅达到31.98%(后复权),即使如此,王亚伟仍然未放弃持股。从2006年1月10日到2007年5月28日,中储股份的涨幅达到606.32%(后复权),而华夏大盘也是2007年2季度才卖出中储股份。
在对个股的持有时间来看,王亚伟或许是吸取了在贵州茅台上的教训,选对了股票,却最终受损出局,对王亚伟来说是心里的痛处。
在最开始担任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期间(2001年12月至2005年4月),王亚伟从2002年起到2003年1季度,都将贵州茅台列为前十大重仓股,其持股市值在2002年2季度高达7406万,为贵州茅台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第三大股东。
这意味着,在贵州茅台的价值尚未被发掘之时,王亚伟第一个看到贵州茅台潜在的高成长能力。
不过,2003年中报,王亚伟便不再持有贵州茅台。在王亚伟抛出贵州茅台后,2003年9月23日达到最低价25.88元(后复权),之后便开始步入上升通道,到2005年4月12日王亚伟离任,贵州茅台股价收于76.01元(后复权),而2012年5月7日的后复权价已经达到1015.44元。而王亚伟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时在这只股票上的亏损近20%。
战略调整三:热炒股改题材
王亚伟的第三大战略调整,则是大举布局股改题材,这让其尝到了大甜头。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2005年年底,正值中国股改这一制度性红利大幕缓缓拉启。2006年,华夏大盘以154.49%的成绩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130%。
华夏大盘2006年投资的股票中,峨眉山A,中储股份、平庄能源(当时名为草原兴发)、华闻传闻(当时名为燃气股份)、中国卫星等股票,都在2006年进行股改,且华夏大盘在时点上把握精准。
以峨眉山为例。2006年2月23日,峨眉山A公布股改方案,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将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每持10股送2.8股股份,2月27日继续停牌。
2006年4月28日,峨眉山A复牌,10送2.8股改为10送3股,峨眉山A开盘直接涨停,在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同样以涨停报收。
从2006年4月28日到2006年12月31日,峨眉山A的涨幅达到76.59%(后复权)。
峨眉山A在2006年中报中就位列华夏大盘前十大重仓股,一直到2006年年报都在前十大重仓股里,且华夏大盘一直在加仓,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华夏大盘持有的峨眉山A达到579.89万股。
在热炒股改题材的同时,王亚伟操作重组股也出现端倪,并因为精准把握岳阳兴长而声名大起。
2006年,王亚伟初掌华夏大盘,当年三季度便果断建仓该股并连续三个季度增持,截至2006年末华夏大盘持有岳阳兴长317.63万股。2006年12月5日,岳阳兴长因重组事宜宣布停牌;2007年2月12日,公司宣布与湖南高桥公司达成重组意向。复牌之后,岳阳兴长接连走出10个涨停板,使得王亚伟手中筹码价值猛涨。(21世纪网:董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