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华西土地流转现状:后来村民共富梦依然遥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14:23 来源: 南方周末

  当新并进来的3万多村民把土地交给华西集团打理后,目前只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当初梦想的“家家别墅,户户汽车”的华西村式的生活,依然遥远。

  重回集体经济

  自2001年以来,“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开始实施并村计划,周边13个行政村陆续并入,组成“大华西”。

  华西村的面积因此从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张到35平方公里,翻了36倍,比澳门还要大。人口也从近2000人增加到了3.5万人,堪比一个小城。

  然而,华西走的是集体经济道路,村里的土地都归集体所有,而周边村庄则早已分田到户。在并村过程中,土地,特别是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是怎么安排的呢?

  其实,所谓的并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而只是完成了土地的流转——13个村原来已分到各户的土地,都收归集体,然后再出租给华西中心村,由华西统一经营和规划。

  也就是说,新并入的村子在经济上由华西集团负责,而除经济以外的村务,仍由原来的村委会独立处理。

  大华西也由此走上集体经济道路。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华西村拥有了最关键,也是在当下中国利益最为丰厚的权力——土地的统一经营和规划权。

  华西村自称,他们是在“下一盘大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化”道路的不断推进,华西中心村的土地资源就已非常紧张。并村计划,即是华西在继续扩大和复制自己的道路。

  根据华西的规划,其未来布局被概括为三句话:山北粮仓——主要发展农业;中间天堂——村民集中居住;山南钱庄——主要发展工业。这意味着,华西已经不是按照一个村,而是按照一个城市的发展思路来规划和布局它的产业。

  土地出租还不如拆迁?

  然而,当新并进来的3万多人把土地交给华西集团打理后,却没有获得当初梦想的“家家别墅,户户汽车”的华西村式的生活。村民们很快便开始失望了。

  按照土地流转协议,华西村每年需向周边村支付1500-2400元/亩的土地租金,同时,每个人每年发放300斤大米(作价1元/斤,从村民手中扣钱),为男60岁、女55岁的村民提供150元每月的保养金等。

  而被并入的周边村,拿到土地租金后,除去村集体开支,剩下的钱再分发到个人。由于各个村的土地租金不一,村集体的开支也不一,最终发到村民手中的钱有多有少,在华西九村(原名彭蒿村),63岁的村民周秀云则告诉记者,她一年分到手的只有四百多元。

  与中国其他村庄因拆迁而一夜暴富的神话相比,华西周边村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所获得的收益确实有限。一些人质疑,华西村之所以要兼并周边村庄,主要是为了土地。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被华西兼并,他们的土地可以被征收,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会很快进入,这里的房价就会上涨,他们的收益也将增加——在华西村所属的华士镇,房价已经涨至4000元/㎡左右。

  面对这样的说法,华西村现任书记吴协恩感到很无奈,“如果是为了土地,我到外地投资,一分钱都不用出。”他说,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很多地方向华西伸出了橄榄枝,送土地,送政策,但他们都没去,“为什么?因为老书记想把周边村庄也带富。”

  在华西村的设想中,首先是帮助改善周边村庄的基础设施,然后再一步一步发展经济,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在吴协恩看来,虽然并村客观上也为华西村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土地资源和更大的空间,但这同样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按他透露,并村计划实施近10年来,华西村为大华西支付铺路修桥、绿化植树、粮食补贴、老年保养金等各种费用,已有10亿元。而华西村从这些土地上获得的收益,“暂时还看不见”。

  但有的村民则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华西九村(原彭蒿村)的一位村民就向记者抱怨,他们的土地上缴,产生的收益肯定不只是租金。较好的方式,应该是以土地入股,让其分享土地增值产生的收益。

  实际上,这也是成都、苏州等地进行土地流转的普遍做法,但却未被华西所采用。

  还有的村民则认为,华西虽然每年投入近1个亿用于大华西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每年国家的种粮补贴,也能抵消掉一部分。

  据国家农业司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介绍,国家每年的种粮补贴大概每亩近100元。而据华西村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吴金福介绍,华西现有的耕地种植面积为12000亩。如此算下来,一年下来国家的种粮补贴也应该有120多万。但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没有领到过一分钱。

  对华西村来说,如何在流转回来的土地上创造效益,并且让周边村民分享,是一个大难题。而这个难题,也决定着华西村的土地流转实验的成败。

  “华西只是在做一个探索,如果成功了,那就是经验;失败了,也不失为一种教训。”华西书记吴协恩说。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