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运城电厂总经理澄清失踪传闻 承认常常躲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03:1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段心鑫
因煤电矛盾压力大,山西某电厂经理近日被传失踪。
“是大唐集团在山西的电厂,领导跑了。”一位听闻该传言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2台60万千瓦机组都停机了。”但他拒绝透露具体是哪家电厂。
“如果是大唐集团在山西规模为2台60万千瓦机组的电厂,那只有我们一家。”山西大唐国际运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唐运城电厂”)总经理王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前一段时间我们两台机组是停了50多天,但我不还在这吗?”
然而,无风不起浪,“失踪”传言的出现总多少有现实的依据。
山西煤电矛盾在近年逐渐激化,当地电厂资金链紧张,严重者已经断裂,其所欠的煤炭、备品备件、材料等债务偿还困难。面对追讨欠款的债主,一些电厂的经理不得不常常躲债,久而久之,“失踪”的传言就弥漫开来。而大唐山西运城电厂也并不是唯一一家总经理“被失踪”的发电企业。
累积亏损20亿元
“我们几个电厂的经理打电话都会问又到哪躲债去了。”
对于“被失踪”,王英虽然觉得可笑,但也感到无奈。
“‘失踪’是夸大了,躲债是有的。”王英对本报记者说:“不是恶意逃债,就是觉得钱还不上,自己脸上挂不住。”
大唐运城电厂是大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大唐发电(601991.SH)的控股电厂,也是大唐国际旗下亏损大户。该电厂建有2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静态投资45.16亿元,于2007年10月投产,投产当年就亏损了1个多亿,至今已累积亏损超过20亿元。
“从来就没盈过利。”王英对本报记者说,“8个多亿资本金全赔进去,又搭了10亿,现在我们资产负债率超过130%。”
在11月6日,山西中南部13家电厂发给山西省电力协会“求救信”中写道:13家电厂燃料欠账已达37.95亿元,已很难再从煤矿赊购到电煤。临近年底,由于燃料欠款、工程欠款、职工欠薪以及银行还贷压力,一些企业不得不过起了“逃债”、“躲债”的日子,威胁到厂内正常的安全生产经营秩序。
“都在躲债,逼得没有办法了。”王英说,“我们几个电厂的经理现在相互调侃,打电话都会问又到哪躲债去了。”
贷款难还贷亦难
电厂已成高风险客户,贷款利率要上浮10%-20%
我国目前电厂的运营资金主要靠是银行贷款,这条路在今年越走越窄,使得电厂资金链越发紧绷。
“过去像我们这种国有企业,银行贷款都是基准利率下浮10%,最差的时候也要下浮5%,但今年的情况完全不同了,都是上浮10%-20%。”另一家山西中南部电厂的财务经理陈盼对本报记者说,“我做了10多年财务,想都不敢想会遇到这种情况。”
他表示,随着财务成本上涨,其所供职电厂的发电收入除了交一些费用
之外,仅够贷款的“借新还旧”。如果不及时还贷,产生不良记录,今后就将贷款无望。因此,对供应商的还款日期就尽量往后拖。“以前我们总说自己从不欠供应商一分钱。”陈盼说,“但现在已经没有底气说这话。”
大唐运城电厂人士介绍,该电厂现在欠款4个亿,其中燃料款2.6亿元。
“人家当时把煤给你,觉得你是大企业,一个月给不了钱,过几个月总能给上。”王英对本报记者说,“有欠2000万的煤矿,我们先还上200万,然后也告诉人家,不要再供煤了,供我也还不了你。”
据悉,现在已经有三家供应商因欠款问题在与大唐运城电厂走法律程序,而在今年年底到期的银行贷款,大唐运城电厂已给相关银行去函,表示已无力偿还。根据山西省电力协会的统计,今年8-12月份,山西中南部13家电厂面临到期还贷共计62.86亿元。
仍有边际利润
“不死几个电厂,没人会着急。”
虽然曾有报道称,电厂发电越多亏损越多、没有发电积极性,但本报记者此次在山西中南部走访发现:在这个全国发电企业亏损的“重灾区”,即便电厂经营到了经理都要常常躲债的地步,却仍希望能多发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目前发电还有边际利润,也就是说发得越多、亏得越少。
在有边际利润的情况下,电厂还是希望能够多发电,以这一利润来支付折旧和贷款利息,最终减少亏损额。如果煤价继续上涨,当电厂连边际利润都没有的时候,才意味着电厂发电越多亏损越多,不发电反而亏得少,那么没有一家理性决策的电厂会继续生产。
山西中南部某电厂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其今年1-10月份边际利润为0.03347元/度,其中10月份为0.0167元/度。该电厂人士称,在这种情况下,电厂争取要多发电,但标煤单价不能高于764元/吨,超过这个价格,企业生产将不再有边际利润。
“现在用边际利润来支撑生产,相当于电厂用现金流往里贴钱干,那贷不到款就麻烦了。” 山西漳泽电力发电公司总经理李王斌对本报记者说。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陈盼对本报记者说,“越亏损越贷不到款,越贷不到款越没钱买煤发电,越发不出电就越亏损。”
对于现状,陈盼表示,这是政策性的亏损,不是某个人所能改变的,“是活一天算一天。”陈盼说,“不死几个电厂,没人会着急。”(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盼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