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冯立果:滞涨初现或致中小企业转型沦为空谈

2011年05月17日 18:17 来源:《财经网》

  5月12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周后我国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都将达到历史最高的21%和17.5%。这是自2010年11月以来的连续第8次上调存准率了,上调频率之高竟然达到了平均每月1.14次之多,市场上数万亿流动性被冻结。但是同时,上调存准率的对象——通胀并却未受到有效抑制,4月CPI物价指数仍然达到超预期的5.3%。这说明央行仍然有继续紧缩流动性的空间和可能性,也说明我国通胀局面的严重性和央行调控物价的决心。然而,凡事皆有两面。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固然可以显示货币当局的决心,但其对实体经济的伤害却不能被忽视,尤其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钱荒”可能成为压垮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冰火两重天

  央行继续提高存准率的理由是充分的:尽管1-4月份,我国货币供应增速回落,新增贷款继续趋缓,但是从4月份看,贷款余额环比持续放缓,但同比增速仍高达17.5%,快于名义GDP增速,企业盈利也一直在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因而从总量上看我国实体经济中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但总量充裕不等于结构均衡。事实上,流动性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存在广泛的不均匀分布。多次提高存准率和利率对不同规模企业融资的总体效应是:大企业有所影响,但影响不大;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受到严重影响。

  首先,大企业受大银行支持,通常有较大的贷款授信额度。我国大银行凭借垄断性的存款资源和存贷款利差收入,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中仍然具有强大的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而大企业和大银行保持着天然的合作关系,大企业在大银行通常拥有较大的贷款授信额度,尤其在金融收紧时,大银行更倾向于服务大企业。4月份,中国企联课题组在浙江、山东、河南等地进行企业形势调研时,感受到大型企业融资在此次货币政策收紧中基本未受影响。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处境可谓“冰火两重天”。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老问题,但在货币紧缩时更加突出。在央行严控流动性情况下,中小企业被迫寻求更为昂贵的“地下金融”市场。在调研时发现,许多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了10%左右,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已经上升至年利率100%的历史高位,大批中小企业在超高融资成本面前选择停产或倒闭,也有企业家因为接受高利贷但不堪忍受压力而自杀。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成本高涨侵蚀中小企业的生存之本

  此次经济周期中,大中小企业都强烈感受到了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带给企业的冲击,突出表现为国际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是美国等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给其他国家的输入型通胀,包括石油、粮食、贵金属等。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有所恢复,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结束,这样原材料价格还可能回落。但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短缺直接影响到国内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浙江调研发现,机械、纺织、服装、银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大幅上涨达30%。尽管如此,“劳工荒”和“招工难”仍不期而至,1-2月份,杭州萧山区27家纺织羽绒企业用工缺口达1000多人,缺工率到18.4%,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温州经贸委数据显示,1-3个月,温州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其中亏损的占1/4多,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形势极为严峻。

  值得一提的是,东部和中部企业在“劳工荒”的感受上有所差别。与东部省份强烈感受到劳工荒和招工难不同,劳动力充裕的中部省份在这方面并不明显。在河南调研时发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供给,整体上并未受到影响,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方式向中部地区迁移。这或许是东部企业应对劳工荒的最佳选择。

  中小企业在“电荒”中受到区别待遇

  中小企业遭遇的困难远不止“钱荒”、成本上涨和“劳工荒”。3-4月份以来,全国已有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西、陕西、河南、广东、四川等十余省遭遇缺电危机,特别是华东和华中地区的缺电由于结构性原因短期无法解决,将长期持续;最严重的湖南电力缺口将近1/3。十分怪异的是,山西、河南等煤炭大省竟然出现“电荒”。究其原因,仍然与“市场煤、计划电”的能源体制有直接关系。但是,体制性“电荒”背景下,中小企业又受到了区别待遇。江西发出了“有序用电”的指令——优先保障大型支柱企业的生产用电,未来用电需求想大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不得已以柴油机发电,结果又遭遇“油荒”。“电荒”阴霾未除,“油荒”又接踵而至。一位中小企业局官员说,这次很多中小企业想不死都难。

  滞涨端倪初现 中小企业转型沦为空谈

  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尽量“不裁员、不降薪、不欠薪”,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在“保增长、保就业”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但在2011年的国内外复杂经济社会环境下,中小企业却遭遇了更为严峻的钱荒、用工荒、电荒、油荒等,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面临断供。从目前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展望看,货币紧缩仍然会得到维持或加强,尤其第二季度仍可能有上调存准率和加息等动作,中小企业的困局暂不可能缓解。由此将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第一,“停工潮”或“倒闭潮”来临,一大批中小企业生命暂时或永远结束;第二,失业大量增加,社会稳定面临巨大压力;第三,实业精神衰退,投机行为泛滥,资本外流加速;第四,中小企业转型沦为空谈,实体经济初现滞涨端倪。从政策制定角度看,抛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决策行为,进而进行顶层设计和改革,才是治本之策。

  冯立果为中国企联企业研究中心博士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