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煜辉: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

2011年05月17日 22: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一季度名义经济总量劲增了17.6%,而货币量只增长了15.7%,有专家据此认为中国货币环境非常紧了,而通胀并没有得到有效压制,因此推论货币不是导致当前通胀的因素。如果再紧缩,中国经济就有失速的风险。刘煜辉昨日发表博文指出,至今为止,中国的货币收缩依然相当地温和。但行政的数量控制的手段却越来越严重地挫伤经济的效率,这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困境。

  文章指出,只有真实利率的水平能表达货币环境的松与紧。中国经济的投资活动仍相当的旺盛。4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了2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了35%。经济适用房(既包含在保障房中、也包含在商品房中)的新开工面积、以及小城市和内陆城市城市化建设正在迅猛增长,对冲掉了商品房调控的影响。 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仍录得26%的增长,1-4月份进口大增说明内需非常强劲的,这其中包括大企业的存货投资行为激进,意味着相对于未来的价格上涨,他们认为现在的资金价格相当的便宜。

  刘煜辉称,今天看到企业、银行都喊困难,不是紧缩政策本身造成,看全社会融资总量,规模并没有出现压缩,真正的原因是过去两年政府摊子铺得太大 (过去两年新开工的计划投资规模高达经济总量的1.2倍),停不下来得优先保障它们,私人部门只能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实质性的挤压。在央行严控流动性总阀门的情况下,大型国有企业依然可以获得贷款,而中小企业将被迫寻求资金更为昂贵的其他渠道,一些承受不住高昂利率的企业等待它们的是停产和倒闭。

  文章进一步指出,降低经济效率的调控只会加深通胀,而不可能降伏通胀,因为供给恶化未来就不会有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来吸收货币。更明确地讲,今天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没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尽快地实现一个积极真实利率,来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财政需求,否则按照目前的路数走下去,不仅“胀”很难压住,而且会滑向“滞胀”的泥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