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4日 23:11 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拓展。不过,回首过去一年,民间投资想要进入垄断行业依旧举步维艰,在近日举办的民资“新非公36条”一周年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就表示,“新非公36条”的具体落实总体推进不均衡,“目前,只有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制定了实施细则。而从行业来看,铁路、能源、金融、市政公共事业等重要领域,并没有进展”。
笔者认为,民间资本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今天,进一步刺激民间投资,提高民间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的建设而言,只有在破除行业垄断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让所有企业能够站回同一个起跑线上,市场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不可否认,在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中,我们需要国有企业来保持国家对于经济的控制力和对资源的配置能力。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国有企业依靠政府扶持获得垄断地位后,并没有充分地履行其公共服务的职责,反而利用垄断地位为企业牟利。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个季度净赚几百亿元还哭诉成品油价格过低;买天价灯、喝天价酒还不断向政府要补贴;每度电赚2角还说自己利润率全世界最低。而且,一些国有企业还不单单满足于在主营业务中闹腾,在非主营业务领域也是大举扩张,利用自身规模优势,排挤民间资本,与民争利。
在笔者看来,如今民间资本想要进入这些垄断行业,缺乏的并不是引导政策,当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投资领域变得越来越宽泛;资金也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包括铁路等行业都下调了最低资本金比例。目前民间资本最迫切期待的,是一只能够为它们打破制约民间投资进入的“玻璃门”的铁拳。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在部分垄断行业中,既得利益者通过各种手段,阻碍民间资本的进入,例如在石油石化行业,民间资本理论上可以进入,但“两桶油”不仅几乎垄断着所有的石油资源,就连“非公”加油站也要到它们那里备案,在上下游两端都被扼住咽喉的民间资本,如何能够健康成长?而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近期也表示,在“新非公36条”发布的一年时间里,一些中央部门没有任何动静,有些部门政策甚至与“新非公36条”相矛盾。
根据媒体报道,近期国家发改委正在汇总各地和部门落实“新非公36条”的进展情况,月底前将报到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会到相关部门进行督查。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过,笔者认为,破除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障碍的进程之所以异常缓慢,关键还是体制问题,国企半行政化的性质,决定了仅靠引导和鼓励难以打破垄断壁垒。因此未来我们可能需要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打破垄断关键还是靠中央部门的落实。希望未来有关部门能够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并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从市场的参与者回归到服务者的身份,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保驾护航。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