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林毅夫:最前沿创新中国玩不起

2011年05月27日 08:38 来源:南方日报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向本报面授“林氏创新策略”

  最前沿创新玩不起 广东能借东风还得借

  □南方日报记者 梅志清

  发自美国华盛顿

  林氏观点

  ◎不在乎用哪种创新方式,而要看哪种方式成本更低、更快推动经济发展。

  ◎最前沿的创新还是要考虑成本效益,100个项目最终成功的可能只有1个,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果产业处于世界前沿,而且还想留在这个市场,就必须要创新,否则,等发达国家创新好了,我们再引进。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技术很重要,但技术要和自己的优势结合,才是保证。

  ◎自主创新很重要,但完全搞最前沿的技术,我们玩不起,能借东风还得借东风。

  ◎大家都说微笑曲线好,但如果钱没有多到那个阶段,微笑曲线就会变成哭泣曲线。

  林毅夫说,现在国内情况变化很快,前几年对的事情,现在看来不一定对了。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来应对新的现实。广东在“十二五”规划中做的许多探索非常好,广东人均GDP7000美元,从国际上来讲是中等发达水平了,而且广东的人口规模很大,应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来发展。

  谈自主创新

    创新平均回报率不高

  林毅夫与南方日报记者的一席话,重点就是自主创新。

  一般来讲发达国家都喜欢自主创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创新是很重要的。只有创新,生产力水平才会提高。创新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是自己发明自己创造。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把别人用过的、但对自己来讲是新的东西,拿来用就行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重要的不在于用哪种创新方式,而是哪种成本更低、能够更快地推动经济发展,这应是我们搞自主创新的总的原则。

  发达国家一定要自主创新,因为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发展,自主创新的好处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是自主创新,尤其是在最前沿的创新,投入非常大。各个国家发展的水平和基础是不一样的,创新还是要考虑成本效益,尤其是最前沿的创新。

  比如美国要发展一种新药,一般要花十几年时间,投入10多亿美元,而且失败率很高,95%以上的投资都是打水漂的。自主研发能申请到专利的,100项中大概就只有那么五六项,但拿到专利后也不见得都有商业价值,最后有商业价值的也只有那么一两项,其他都只是科研人员挂在办公室里的一张证书而已。

  当然,如果100项研究有1项成功,那么,这1项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回报率就非常高。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创新成功率和全世界的差不多。就像我们中国人讲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投入那么大,都只有1项成功。其实对发达国家来讲,自主创新真正的平均回报率不高,能达到3%算是非常不错了。

  谈技术引进

    技术要和自己的优势结合

  在是引进为主,还是创新为主这个问题上,林毅夫的观点是强调创新非常重要,但在什么地方自主创新,这个要看情况。

  并不是说广东现在没有自主创新的空间,其实对任何国家来讲,到底是引进比较好,还是自主创新比较好,关键在于你现在这个产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如果你这个产业已经处于世界最前沿,你还想留在这个产业,你就必须自主创新。

  拿广东的产业来说,林毅夫先生到格力参观时发现,其实松下等在日销售窗机技术的标准,已经比格力在国内生产和卖的要低。格力窗机现在还在生产,因为在这个产业中是占有优势的,是比较成熟的,劳动力生产还是比较密集。发达国家,像日本人均GDP是4万美元,人工是中国的4倍,因此它要把一些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来。

  但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发达国家和中国而言都是新的,大家的差距还不是很大,这种领域我们要不要大力自主创新?

  林毅夫的观点是这些领域发达国家的研究还不成熟,而我们国内的市场需求又很大,我们可以等发达国家研究成熟后再引进技术,但可能是10、20年后才成熟。我们在这20年里面自己也会快速发展。考虑到我们国内巨大的市场,我们走上低碳的道路也有个长期的过程,即使是全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例如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来做低碳研究。

  但是,这并不是说外国人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技术很重要,但技术要和自己的优势结合,才有保证。

  谈广东创新

    产业升级还是要创新

  林毅夫在与我们交谈时强调,我们的自主创新,必须实事求是,必须看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是否处于世界最前沿。

  广东现在的产业,在技术上还是处于前沿,在产业升级中,还是要创新。创新对经济的发展有拉动。从我们国内来讲,如果能直接提升国内产值的,相对来讲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完全搞最前沿的技术,我们玩不起。所以广东能借东风还得借东风。美国政府有钱。如果他们缺钱的话,也玩不起。如果要说他们缺钱,我们更缺。

  我们还是要利用我们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创新能力也非常强,在美国,申请专利前10名的企业中有7家是日本的企业,但是,那时候日本的经济也没上去。因为在最前沿的产业上,最后决定成功的,还有市场规模,新技术必然带来新的标准。美国的市场非常大,所以开发一个产品,第一批的批量可以很大,这样一来,平均产品价格就低,就容易占有市场。而日本的市场小,相比之下就呈劣势。

  谈微笑曲线

    微笑曲线会变哭泣曲线

  林毅夫说,大家都说微笑曲线很好,但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微笑曲线就会变成哭泣曲线。

  研发的失败率很高,研发后还要营销,品牌的信用是长期的结果,比如在美国,经营渠道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对发达国家而言,这样的投入盈利高,所以他们才会做。所以如果没到那个阶段,想赚也赚不了。

  目前不少领域在中国发展也是不错的。拿格力来讲,在国内我们建立了营销渠道,但国际上还没建立。如何建立呢?国内先占据,但在国际上也要有品牌认知度。对格力来讲,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可以把其他著名品牌拿下来,这有点像联想。联想收购了IBM Thinkpad,并不是完全建立自己的品牌。联想收购IBMThinkpad只花了两亿美元,连工厂、渠道、人员和品牌一起买了,这还是比较成功的,它能继续在这个基础上去进行创新。

  引进还是自主创新要考虑成本效益

  林毅夫先生所言“前沿创新要考虑成本效益”,“能借东风还得借东风”,“该引进时引进,该创新时创新”,这些观点对当下广东怎么更好地自主创新,怎么更科学地用好创新这个武器,有深刻启迪。

  问题是,作为发展中的广东,怎么样才能更快速、更经济、更有效地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是不是所有领域都得靠“自己创造自己发明”?能否在引进和自主创新间作成本效益的权衡?

  其实,现在创新能力强大的美国曾充分学习、引进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日本更是如此,从某种程序上来说,日本的创新力是建立在“引进”美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的,先学习,先复制,再创新,再超越。

  自主创新并非华山一条道,自主创新应是多层次的组合拳——— 自己去国际市场打品牌是创新,运用市场机制去收购也是创新;自己发明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创新,花大价钱去“引进”为我所用也是创新……长袖善舞,运筹帷幄,这是东方人的长项。

  但是,“引进”也是有限度的,有些基础研究领域的核心技术很难“引进”,这事关国家利益,例如,航空航天技术,林先生所言“引进”更多是指应用开发领域,他在采访时也特别说明了这一点。

  ■人物素描

  林先生:笑容依旧,谦和依旧

  通过层层安检,进入世界银行总部林毅夫先生的办公室,我们发现,其实这是一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办公室,只是靠墙那一整排书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一张很多中国人都已熟悉的面孔,笑容如旧,谦和依旧,那带着淡淡台湾口音的普通话,在华盛顿的空气中回响。

  众所周知,林毅夫先生极少面对媒体,更少接受专访。可能是因为我们来自他非常熟悉的广东,因为此时的广东非常需要聆听他的见解,他才应允了我们的请求,有了这一席谈。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这是目前中国人在世界级经济组织中获得的最高职位。但面前的林毅夫先生更像一位儒雅的教授,温和又直率,真诚又务实,他的一番直言,让你能感受到一位经济学家对中国未来的深切忧思。

  这是一位以理性、冷静、具有超前眼光著称的经济学家。1994年,他曾在《中国奇迹》一书中预测,中国经济总量2030年左右可以达到美国水平,当时,这一预测被有些学者称为“天方夜谭”,更被西方媒体误读。如今,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而今天他的这一番语重心长的“林氏创新策略”,又会是第二个“天方夜谭”吗?

  林毅夫先生笑笑,不语,细细欣赏起广东省外事办主任傅朗送给他的礼物:一幅中国传统的剪纸,先生很有个性的侧影。

  显然,林毅夫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来自万里之外的广东礼物,他迫不急待在墙上选取最佳位置,准备挂上它。也许,严谨的经济学家也有思乡的那一刻,或者说,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愁正是他一生致力于严谨的研究并让来自中国的声音更为响亮的源泉。

  总策划:杨兴锋 傅朗

  总统筹:陈广腾 李政华 黄国平

  摄影:黄国平

  (实习生昌道励对本文有贡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