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7日 01:58 来源:新京报
■ 热点快评
如果自纠自查是靠不住的,“老子”给“儿子”作何结论,都不重要了;茅台酒究竟被内部高管喝了,还是“用于市场拓展”,也不重要。
中石化“茅台门”刚刚平息,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又一脚踏入其中。近日广东电信的16位员工在网上发帖实名举报该公司大批购买茅台酒供内部高管吃喝。广东电信表示,该公司购买的一些茅台酒用于市场业务拓展、客户关系维系和外事活动。(据5月26日《新京报》)
中石化对“茅台门”的自查自纠,并未取得公众信任;最终的“严肃处理”结果并不严肃,从公众舆论来看,也未接受。而关于广东中石化总经理私购茅台、挥霍公款的行为是否涉嫌犯罪的质疑,中石化高层好像也懒得回应。那么,同样是自己调查自己的广东电信调查组,其调查结论会不会有公信,这个问题也就无需回答。
如果自纠自查是靠不住的,“老子”给“儿子”作何结论,都不重要了;茅台酒究竟被内部高管喝了,还是“用于市场拓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国企的公务消费是不是处在监督之下?谁在监督?怎么个监督法?如果这些答案是迷糊的,即便茅台确实都喝在公务上了,那也只能证明茅台酒喝得合规,而每年巨额的公务消费款项是否都合理合法,我们还是不知道。
以中石化“天价酒”事件来说,如果内部监督是有效的,这事儿也就轮不到“内鬼”举报。政府审计确实比内部监督发现的问题多,但未必可怕——公务消费上出些问题毕竟是“违规”,而不违法,更谈不上犯罪;广东中石化老总公款私购茅台,而如此严重的问题也不过降职了事,别的情况又能怎么样呢?近日国家审计署向社会公布了17家央企假发票、高福利等问题,但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央企不是“挤牙膏”,就是装聋作哑。有媒体评论指出:国企审计结果不能徒具观赏价值。而这句话的话外音,又反证着审计监督的尴尬。
政府监管不力,社会监督缺位,导致了国企经营管理的道德成本过高;中石化“天价酒”这种具体问题也好,大批央企曝出的共性的私分与挥霍问题也罢,都是监管不力导致的。如此背景下,广东电信自称茅台酒被“公喝”,一是我们很难相信,二是即便我们信了这次,也很难相信不存在其他问题。
□马涤明(内蒙古 职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