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别过度担忧经济增速下滑

2011年05月31日 10:40 来源:深圳特区报

  ■ 王 宇

  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前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7%,较前3个月的32%、前2个月的34.3%,增速呈现逐渐下降的走势。

  此前,4月份的工业增加值、货币供应量、出口等经济数据,亦均出现增速下滑的迹象。而联系到当前仍未见缓解、并可能因旱情而有所加剧的物价上涨压力,有些业内人士开始担心“滞胀”将成为当前困扰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风险。

  然而,相对于“胀”,我国发生“滞”的可能性很小。当前一系列经济指标尽管出现了增速回落的迹象,但远未到达停滞阶段。一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9.7%,实现了良好的开局。而当前一些机构和经济学家虽下调了我国全年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但普遍预计今年增速仍可能达到9%以上,这样一个增速依然属于高增长区间。

  目前来看,增速从高位有所回落,这正是宏观政策为抑制通胀趋势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而主动调整的结果,也是开局之年对“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这一精神的践行。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转型时期,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两大目标的同时实现,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市场需求旺盛,不仅落后企业、落后产能得不到淘汰,反而还会刺激其发展,从而加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和困难,最终影响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质量。

  对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担忧。增速其实并不是衡量中国经济发展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较之于增长速度这一显性指标,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内生动力的培育、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这些隐性因素才是国民经济运行是否健康的更为重要的指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真正成就不仅是因为实现了年均10%的快速增长,更主要的是,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企业活力得到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经济数据增速一定程度上的下滑并不可怕,不必对增速下滑过度担忧。若是因为担心增长数据不够亮丽,而让经济政策重新回到加大投资、依赖房地产救市、靠天量货币来刺激经济的老路上,短期内也许可以拉高数据,但长期来看却容易带来经济结构的恶化,一方面错失了结构转型的时间窗口,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让通胀成为脱缰野马,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