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叶檀:检讨哈药总厂的高污染发展之路

2011年06月10日 07:41 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叶檀 

  哈药×厂出品的广告,我们耳熟能详;哈药的规模与利润,我们津津乐道。但哈药丑恶的另一面,我们知之甚少。这深藏的另一面反映出,以哈药为代表的某些中国企业,走的是低成本、高污染的增长发展模式。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再次被曝光。央视报道,哈药总厂产生的“废渣直排河流,硫化氢废气超标千倍”。6月7日晚,哈药股份发布公告称,制药总厂环保车间目前正处于检修的特殊时期,因部分设施、设备暂停运行,造成污水排放指标未达标。关于废气排放问题,环保部门已于6月7日对制药总厂废气排放重新进行检测,尚未有检测结果。报道中播出的焚烧固体废弃物的画面,为公司另一家分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制剂厂,该企业存在不按规定擅自在厂区外的生活垃圾贮存池进行焚烧的情况,公司已责令整改。而《第一财经日报》6月8日报道,在拿到的哈药环境监测报告中,氨、硫化氢、二甲化硫和臭气浓度四项指标中,哈药总厂硫化氢和臭气浓度仍有1倍以上超标。

  企业避重就轻的态度可以理解,但哈药总厂并不是第一次收到环保投诉。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均爆出哈药总厂刺鼻气味影响周边居民的消息。哈药方面屡次称即将解决问题,居民投诉却一直不断。

  为什么老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抗生素龙头企业无一例外是高污染企业,而我国高污染企业规模扩张令人瞩目,几乎形成全球独此一家的盛况,哈药总厂又是其中龙头企业。据财经网报道,哈药总厂是国内抗生素生产的标杆企业之一,经过近20年经营,哈药股份总资产和主营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制药行业之首。企业生产抗生素类共30多种原料药和18个剂型,公司致力于打造从原料药到化学制剂的完整化学药产业链。以前曾与中国一较高下的印度,近三年来将原料药业务转包给中国。在相同起点上,印度化学药生产企业产业升级普遍比中国企业快,目前在附加值较高的化学制剂领域整体工艺和技术水平比我国企业高。换言之,哈药制药企业处于全球化学药产业链低端。

  哈药曾撰写报告哭诉,自己生产的头孢类抗生素类药物利润低,搬厂寻找新厂址耗资巨大,企业可能难以承受。环保成本高、搬迁成本高是事实,哈药是经济顶梁柱之一也是事实,当地环保部门长期眼开眼闭也许正是照顾到了这一事实。结果是,中国未能在全球化学制药领域占据上游产业链,却成为全球化学药原材料集散地。说中国压低了全球化学药的价格不过分,背后是环境的代价,是对人生命的漠视,是员工无法从规模增长中获利,最后,是中国内需无法启动。

  哈药总厂的年销售额近50亿元。据哈药股份2010年年报,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25.35亿元,同比增长17.40%;利润13.14亿元,利润率为10.4%。利润低,营销支出却高,2010年新增投入用于废水、气味、烟尘等方面的治理费用只有约1960万元,当年广告费用高达5.4亿元。据哈药股份公告数据,近年来公司已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每年各项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在5000余万元,与营销支出完全不成比例。

  哈药股份反映了中国很多企业的典型模式,低成本,高污染,强营销,注重外延扩张,而轻视优质均衡增长。

  庆幸的是,高污染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此次哈药总厂污染事件曝光,国家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副主任白保柱明确表示,“该停的停,该减的减,该治的治,该罚的罚,下一步达不到整改标准,将加大处罚力度。”他认为,哈药股份环保投入不足,在这次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媒体到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加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的高污染企业将成为过街老鼠。这是中国社会的大好事。(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