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6日 15:01 来源:国际在线
昨天,派到北京的巡查联络员开始了对北京保障房建设情况的现场核查。首批核查的是朝阳区今年开工的8个保障房项目。包括洼里5号地等,以及关注度较高的广渠路15号地配建公租房项目。昨天检查的这8个项目,目前都已开工,大都将在明年年底或后年交付入住。“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项目的施工进度。”一位巡查联络员用了“眼见为实”这个词语,“部里定了一个标准,只有开挖槽了,才能算已经开工。”(6月14日新京报)
保障房建设在房价“稳如泰山”般高企的当下可能是解决部分夹心层住房需求的唯一办法,也是缓解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住建部对于保障房建设的开工情况在今年异常关注,本月9日发出“开工令”以后,明确要求各地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11月末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在“开工令”发出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组织人员开展现场巡查,应该说行动快,效率高,手段实,值得民众期待。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对这样的“雷霆行动”报之以过高期待,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越是国家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并派员现场督促的保障房建设工程,越容易出现“来了高度重视,走了立刻收工”的尴尬局面,为了应付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像模像样的组织一些建筑民工在工地开挖地基,一片火红热闹景象,以此来蒙蔽有关部门的督察员,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在住房保障领域有,其他相关领域也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据报道, 在现场核查中,巡查联络员只用很少的时间听取项目负责人的汇报,而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现场查看的环节。在巡查联络员手中的表格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上很多数字,主要都是一些开竣工的数字。每次核查完一个项目,巡查人员都在明细表上逐个画钩……
在一处工地上,巡查联络员分工明确,有人拿起相机,拍摄项目施工现场的照片,以照片确认该项目的真实开工情况。在每个项目的现场,巡查联络员还要在该项目的门前等显著位置,找寻是否有相关的公示信息。 “眼见为实”的确在这次巡查中得到了贯彻执行,但仅仅有“眼见为实”还不够,还需要彻底搞清楚在建的保障房类型、功用以及分配方案,更要亲自深入到申请保障性住房的群众当中去,询问他们对于保障房建设的想法和建议,对于在保障房申请、建设、配售等环节上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应该及时的将群众声音反馈上去,让相关部门及时修改有关政策,更符合老百姓的期望和要求。
其实在保障性住房申请中,对于收入限制的意见和反馈是最多的,很多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夹心层已近喊了很多年,但过于苛刻的收入限制还是基本上没有怎么调整,尤其是在通胀日渐增大的背景下,原来的收入限定标准已经严重偏离了申请政策性住房者的日常生活标准,比如说北京限价房8.8万的收入门槛,就将很多准备申请限价房的人挡在了门槛之外。而对于复审节点的不明确,也让很多申请政策性住房的人心里感觉很窝火,到底是复审到入住,还是复审到签约前,还是复审到申请政策性住房一年后,这些条条框框不明确,任由申请住房保障的人去猜测,只能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烦恼和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抱怨,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住建部的巡查之举虽然有必要,但眼见为实之外,还是需要多倾听百姓的声音,多听听他们的建议,及时修订相关政策,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这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王丽)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