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苏文洋:学术审计风暴应当缓行

2011年07月25日 15:26 来源:北京晚报

  苏文洋

  人生的戏剧性,在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段振豪身上得到充分的表现。昨天还是“准院士”——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今天就“入班房”——因虚报冒领差旅费和涉嫌贪污被司法机关刑事拘留。

  几天前,面对采访的记者,段振豪还铁嘴钢牙:“我的科研经费没有漏洞。”“我回国将近10年,总共经手的科研经费不过几百万,远不到一千万,所里同样影响力的科学家经费都比我多。别说包养情妇,我没违规给任何人报过一分钱。我是有底气这么说的,你可以去查。把我所有的经费,减去实验室耗资几百万的计算机,减去培养学生的花费,就知道我有没有挪用科研经费。”话是很给力,但今日中国,给力的话实在太多,作出的事情不给力的也实在太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查,就发现段的账目问题,院监察审计部门进行核实后,已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尽管段振豪现在只是犯罪嫌疑人,目前司法实践中“贪污罪”的起刑点为5000元,比起过去的2000元已经大大提高,但一个“候选院士”一旦进入“班房”待审,终归是“凶”多“吉”少的事情。没有相当的把握,一般情况下,一个单位审计部门是不会轻易把人“移送”司法机关的。这一去,比把孙悟空关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时间还要长,没有“金刚不坏”之身就暂时出不来了。

  《第一财经日报》上周五刊发社论《何妨来一场学术“审计风暴”?》社论开宗明义:“公众有理由担忧,中国学术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系统性问题,而中科院研究员涉嫌贪污被刑拘事件只是暴露了冰山一角。”社论还说:“之所以有这种担忧,是因为人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在校属餐厅私人吃喝和宴请,用科研经费本结账;在校外私人消费的发票,当做科研经费报销;谈论课题经费,就像谈论自己的个人收入一样;许多课题申报表上,有关预算一栏,只粗略罗列‘资料费’、‘会议差旅费’等名目,而不要求详尽、可检验的预算书;到了课题临结账时,多少人匆匆拼凑报告、杜撰‘成果’,应付审查……这一切,让人不得不怀疑——来自公共资金的科研经费,有多少被冒领、多领、挪用、浪费,有多少被真正、有效地用在了学术研究上?”

  应当说,这篇社论提到的所有公众担忧都有大量的证据可以支撑。据我所知,现实情况可能比公众担忧的更为严重。科研经费如果有一半没有滥用,公众或许就要烧高香,大念“阿弥陀佛”。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我反而主张学术“审计风暴”应当缓行。学术领域特别是重要科研领域不同于政府部门,一个官员被“审计风暴”刮走了,马上可以有大量后备人选。倘若中国的学术、科研领域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审计风暴”一刮,“候选院士”都难保不进“班房”,这种学术科研人员大面积的损失和后果也值得关切。

  我这里不是要为段振豪个人说好话,以逃避法律审判。他的科研水平有中科院地球物质所的声明为证:“虽然段振豪在国内外地球化学学科领域担任多项学术职务,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科学家,但我所对其违法乱纪和不道德行为决不姑息。”我担忧的问题是按5000元起刑点,“审计风暴”可能让多少学术带头人或科学家成为“贪污犯”?1万?10万?我们能够承担如此之大的“社会成本”吗?在“审计风暴”到来之前,最好的办法是先给他们下一点“毛毛雨”,来一点“和风细雨”,千万不要马上来场“大到暴雨”,更不要现在就搞学术科研领域的“审计风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