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人民币仅被低估7%

2011年07月29日 23:51 来源:新浪财经

  《经济学人》“巨无霸指标”:人民币仅被低估7%

  新浪财经讯 伦敦时间7月29日(北京时间7月29日)消息,在完善了“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之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今日撰文表示:或许人民币并没有被低估太多,若将人均GDP的因素考虑在内,大约仅被低估7%,这距离发起“贸易战”还远着呢。

  《经济学人》杂志在1986年推出的巨无霸指数是一项有趣的经济指标,用以衡量各国货币的相对估值是否恰当。这一小指标并不精准,却是让汇率理论变得趣味横生。当然,如果完全否认巨无霸指数的严肃性,你就大错特错了,毕竟这一指数已经被收录到一些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就连美国的政客在要求人民币升值时,也不惜引用这一指标作为佐证。

  于是,《经济学人》认为,或许应该是时候来加强巩固这一其独创的“汉堡经济学”了,而对人均GDP的修正指标就是修正计算方式的表现之一。

  巨无霸指数的依据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 parity ,即PPP)理论,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这一理论相信,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评价。

  依据市场汇率计算,在中国一个巨无霸汉堡的价格比美国要低44%。

  目前,美国一个巨无霸汉堡平均售价4.07美元,在中国,按照市场汇率折算,一个巨无霸汉堡售价约2.27美元,比美国低44%。若是按照最初的汉堡经济学简单推理,人民币兑美元被低估44%。形成对比,瑞士和挪威的货币却是被高估了约100%。而按照欧元区物价的平均水平计算,欧元兑美元被高估了21%。此外,英镑被略微低估,日元兑美元价值相当。

  可是还有一个因素要考虑在内,即物价与人均GDP的关系。诸多新兴市场的物价是应该略低,因为劳工成本低,同时商铺租金也相应低廉。

  的确,富裕国家的生产率高,在“可贸易”领域,员工应当领取更高的薪水。与此同时,即使在“非贸易”领域,企业因为要抢夺人才,他们也需要提升员工薪水。只是在“非贸易领域”,那些富裕国家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罢了。

  可是别忘了,“汉堡”本身也是属于“非贸易领域”。原因很简单,没人会每天跨境交易汉堡包,你会么?

  中国的平均收入仅是美国的十分之一。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购买力平价本身也意味着汇率长期内应当往何处走,而中国的汇率应当低于长期的购买力平价(PPP)。物价和人均GDP的关系可能被用于评估一个货币的合理价值。

  所以,若采用调整后的人均GDP来评估各国货币相对估值,《经济学人》得到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非常明显,欧元兑美元被高估36%,更糟糕的是,欧元区内部一些经济体的竞争力匮乏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主要体现在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的“汇率”相比德国而言,严重被高估。而人民币则几乎接近其合理价值。

  人民币的故事更有趣了。就贸易的角度而言,《经济学人》的计算方式显示出人民币大约被低估7%,彻底颠覆了之前所谓人民币被低估20%-25%的说法,这一结论同时表明:人民币距离发起“贸易战”还差得远呢。

  为什么结论会有大不同?此中的微妙之处,就是要计算出人民币应当升值多少,才可以将中国流动账户顺差降低到到可控水平之内。如是算来,大约是GDP的3%。所以,即使是使用这种与“顺差”相关的计算模式,考虑到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不断缩水,最终也只能是人民币的小幅升值。

  一些经济学家已经预计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降低到低于GDP的4%以下,而在2007年,这一数字曾高达11%。随着产能的增加,中国必须容许人民币实际汇率走高(无论是通过货币升值,或者是通货膨胀),但是《经济学人》的汉堡指标表明:人民币今日并没有被严重低估。(郝倩 发自英国伦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