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誯松:CPI见顶后中国经济会出现拐点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13:42 来源: 解放日报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刘誯松

  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创3年来新高。不少专家认为,6月CPI同比涨幅已达年内顶点,下半年有望回落。同时,有报道称,境内外多家投资机构下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市场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的担忧也在不断加剧。请问,今年通胀的趋势会有所缓解吗?CPI见顶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拐点”?

  ——上海武宁路 蔡同迪

  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9.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4%。从该数据来看,总体上,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健康。

  但细细分析,也有一些令人忧虑的地方。2010年我国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1.9%、10.3%、9.6%、9.8%,今年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9.7%、9.5%。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一点点放慢。而CPI的走势正好相反,自2010年7月以来,其涨幅持续扩大。今年6月,CPI涨幅达到6.4%,创出3年来的新高。如果这一趋势延续,就有可能出现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的最坏组合——滞胀。现在已有不少国内学者在担忧这一问题。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也发出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的声音。那么,在CPI涨幅创出新高后,我国经济会不会出现滞胀或“硬着陆”呢?

  讨论滞胀,首先应对滞胀有个界定。从定性的角度讲,滞胀的定义很明确,即经济增长停滞(适用于发达国家)或经济增长速度较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同时物价上涨较快。但从定量的角度讲,人们对滞胀的理解就不一样了。什么样的经济增长速度算慢?什么样的物价上涨幅度又算快呢?其实,这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国别的动态调整。比如,对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言,假如现在出现6%的增长速度,那绝对是高速增长;但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假如现在出现6%的增长速度,那么,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则会认为中国经济是慢了。

  因此,在讨论我国经济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样的增长速度对我国来讲是“滞”,什么样的物价上涨幅度对我国来讲是 “胀”。改革开放以来,从1979年到2010年的32年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为9.8%左右。其中,增速低于8%的年份有7年,分别是1978年—1980年、1989年—1990年、1998年—1999年。因此,在过去32年间,如果我国经济增速低于8%,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偏慢了。但考虑到现在我国经济规模的基数已经很大、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安排是年均增长7%等诸多因素,站在现在的时点上,判断我国经济是否“滞”了,就不能再以8%作为分界线。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可以认为,如果“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6%的话,将可以认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慢了。从1979年到2010年的32年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6%的年份只有3年,分别是1981年的5.2%、1989年的4.1%、1990年的3.8%。这3年中,我国的经济是异常艰难的。如果现在出现这样的增长速度,我国经济也将十分艰难。当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慢将是经济规律使然。因此,对于“滞”的数量界定,也将随着时间作出调整。预计到2020年以后,对我国经济而言,6%的增长速度也将很难算是“滞”了。

  其实,经济“软着陆”和“硬着陆”的分界线也在于此。如果短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到6%以下,一般可以认为,我国经济出现了“硬着陆”。而如果此后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6%以上,或经济增长速度经过几年以后,才回落到6%以下,那么,可以认为我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

  对于“胀”的认识,专家学者的分歧不大。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一般将CPI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下作为目标。201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该数字控制在4%以下作为目标。综合考虑,可以认为,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超过4%,就是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胀了。

  在作了这些定义之后,就比较容易回答以上的问题。

  第一,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胀”了,但是并没有“滞”。

  第二,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放慢,但不会低于6%,也不会出现“硬着陆”。今年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这表明,我国经济扩张的动力已经较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先行指数也表明了这一点。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慢。预计2011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回落到8.5%-9.0%区间,全年经济的增长速度为9.1%-9.3%。尽管如此,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和“滞”仍是挂不上钩的,和“硬着陆”也是挂不上钩的。

  第三,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胀”的程度将会下降。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涨幅已经见顶或接近见顶的概率较大,下半年涨幅有望逐步回落,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到4%以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就2011年全年来讲,经济将处于“胀”的状态。不过,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涨幅有望控制在4%以下。

  现在,社会上对物价上涨形势持悲观看法的居多,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

  首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涨幅是滞后指标。在经济活动中,各类商品价格的上涨常常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讲,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会先上涨,然后传导到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类商品,再传导到工业品,接着是劳动力价格上涨,最后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在我国,由于农副产品在CPI统计中的权重较高,因此,其价格上涨意味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一般来讲,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结束后,一轮完整的物价上涨会告一段落。

  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已控制住。2010年下半年以后,我国不断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上调了利率,这些措施已经在货币供应量上反映出来。2011年4月、5月、6月,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基本上稳定在15%-16%,回归到了正常状态,以后总的态势也将是逐步回落。推动物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货币因素)正在逐步消失。

  再次,物价上涨预期已经度过了最强时期。分析人民银行发布的物价预期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在趋势变化的时点上,物价预期指数达到峰值或谷底的时间一般都提前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同向变化的1-3个季度。2010年第四季度,我国物价预期指数达到了 11年来的最高点,为81.7%,随后出现了回落;2011年第二季度,物价预期指数为72.2%,相比2010年第四季度出现了明显回落。这预示着通胀将在今年第二或第三季度见顶。

  最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涨幅将逐步回落。2010年6月以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明显上涨。但自2011年3月始,环比涨幅明显下降,2011年3月到6月环比涨幅分别为-0.2%、0.1%、0.1%、0.3%。物价涨势明显趋缓。

  基于上述理由,可以对今后的物价形势持较为乐观的看法。当然,这个判断也有几个前提条件,即2012年不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货币政策不出现重大失误、国际油价不出现大幅上涨、欧美经济不出现重大负面因素。

  展望2012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预计仍将会有一定回落,但回落到6%以下的可能性不大。总的来说,2012年,我国经济出现“滞”的可能性不大,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也不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