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世界经济大调整进入深水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4:59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8月10日,投资者对欧美经济及债务状况的担忧重挫纽约股市,纽约股市三大股指收盘跌幅均超过4%。
美国主权信用已经蒙尘——— 美元被全世界“储备”,却又存在结构性贬值的趋势。欧洲债务危机正在扩散——— 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不统一的天生缺陷难以解决。新兴市场挑战更加严峻——— 控制通货膨胀及预期和保持经济增长需要两相权衡。
美国信用“降级”,全球股市暴跌只是一个镜像。这个镜像映射出世界经济的深层次问题,随着问题从投行破产转向国债违约,风险从金融部门转向政府部门,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更深、更广、更长期的调整变化过程,国际金融经济秩序也出现重新构建之势。
市场恐慌情绪弥漫金融传导风险难消
由于受到美欧利空消息打压,全球股市最近两周连续出现三轮暴跌,展现高度联动图景,投资者情绪极不稳定。未来全球资金的风险偏好如何变化还需进一步观察。
今年以来,欧美债务警报频繁响起,标普对美国的“降级”成为这些警笛声中的一个高音。市场对发达国家债务的忧虑焦点,正从外围国家逐渐转向美国、法国等核心国家。由于债务问题的长期化,未来如果美欧出现新的负面消息或政策失误,可能再现股灾,通过市场心理渠道传染的风险仍需高度防范。
目前,一些资本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政府已经进行“信心喊话”,七国集团以及二十国集团层面维护市场信心的协调工作也在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变化中,美债没有出现被投资者抛售现象,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甚至在9日跌至2.1820%的历史新低,表明依然有资金追买。
对于美债问题,各界观点不一。有专家指出,从安全性、流动性等综合指标考察,美债依然是长期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主要选择。但也有投行人士指出,尽管短期内美债市场没有受到影响,但长期而言美国信用固若金汤的观念将发生变化,虽然美债偿付风险总体很小,但价格可能出现反转走低。
美债余额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多为全球的银行机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各国外储持有,这些机构投资者还以美债作为抵押,编织起错综复杂的金融关系。因此,如果美债出现“风吹草动”,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将远远超过股市暴跌的冲击。
美银美林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更多冲击可能出现”。其理由是标普依然将美国的信用评级展望列于“负面”,如果美国未来因两党之争在减赤上出现反复,可能出现标普对美国再降一级、穆迪和惠誉跟随降级的情况。如若这样,投资者对美债的态度可能会发生重大转变。
有观点认为,美债危局深处,是对美元的一种“信心危机”。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小野亮谈道,在明年美国总统选举前后,不排除出现“第二次评级危机”。他还指出,近年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例在逐年降低。一旦美国在处理中长期财政问题时应对失当,美债等美元资产或被抛售。
此外,目前欧洲债务形势越发严峻,法国主权信用也受到市场质疑,鉴于欧美金融机构都深度介入对方金融市场,一旦出现新的“短板”,或将在全球市场产生巨大“共振”效应,对拉美、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带来重压。
经济复苏动力难继提振需求顾此失彼
市场暴跌看似因“降级”而起,但“降级”反映出的全球经济,特别是美欧经济的前景难料,才是投资者真正担忧所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巴里·博斯沃思对新华社记者如是说。
回顾本轮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房地产泡沫,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次贷危机导致金融业“内爆”,进而引发严重金融和经济危机。随后央行发钞,财政发债筹资对金融业施以援手,并刺激经济,将私人部门危机成本转移到政府部门,导致公共债务水平迅猛上升。
这一解决危机的思路,是通过强力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并期望经济好转带动债务问题的解决。但事与愿违,由于长期结构性问题,发达国家复苏速度迟缓,不足以形成良性循环解决债务问题,反而进一步削弱财政稳定性,使金融危机演变至欧债危机和美债困局,反累经济增长。因此,也有学者反思,如果让市场力量解决危机,比如让存在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破产,或许不会出现今日的“积重难返”。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其中一季度增速更创下经济衰退结束后的最低水平。随着近期股市动荡,金融体系的避险和紧缩倾向对美国实体经济层面的负面影响将再次显现。有关美国经济“二次探底”话题也再度浮出水面。
《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美国经济当前最缺乏的是信心。由此,企业会放慢投资和招工步伐,失业率仍将居高不下,进而挫伤个人消费,拖累经济增长。美国总统奥巴马前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认为,如果政府不采取新措施,美国经济有三分之一可能陷入“二次衰退”。
更为危险的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两个经济体,美欧困境正在“重合”。欧洲经济增长总体情况也不乐观,欧元区商业信心指数目前处在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即便是领头羊德国也出现经济增长放缓迹象。这背后,是欧洲部分国家经济竞争力低下、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相互掣肘、压缩财赤社会阻力巨大、政治决策推动艰难等深层次原因。
目前尚不能充分评估美欧实体经济受到债务困局的影响,但经合组织的领先指标已经显示多数经济体出现放缓迹象。美欧经济增长放缓的最直接后果,将是对外部产品的需求萎缩,再加上受灾后的日本需求难启,发达经济体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给全球金融和经济带来新的负担。
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古斯塔沃·佛朗哥认为,目前说世界经济将再陷衰退、全球面临新一轮金融危机还为时尚早。但可以明确的是,世界经济又出现严重问题。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的《亚洲资本市场监测》报告说,亚洲新兴市场仍易受全球投资者情绪突然变化的影响,美国信用评级遭降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远超过投资组合带来的回报,疲弱的全球经济将削弱地区出口。
全球经济调整持续新兴经济体需沉着应对
从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沉疴难起,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降低,而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大国借助各种条件,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美欧债务形势的恶化,或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调整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更应该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强调合作,在全球层面推动经济平衡,巩固增长形势。
债务问题,最终要通过收支两方面加以解决。目前看,由于经济基本面持续低迷,再加上财政约束,美欧央行或将考虑重启印钞买债的货币政策,以稳定债券市场,并刺激经济。近期,欧洲央行已经宣布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的计划,日本央行有意扩大货币供应量,有关美联储可能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测也越来越多。
由于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其发钞方美联储的政策尤需关注。如果美国再启“量化宽松”,其“外溢”影响需新兴经济体重视。目前,在中国、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如果美元资金再次流入国际市场,推高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产生输入性通胀压力,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压通胀和保增长的艰难平衡。
从外部形势看,目前全球市场动荡和预期疲软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也给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增长带来下行风险,但经过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经济也展现出更强弹性。巴克莱资本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最新公布的7月份贸易数据好于预期,表明中国内外需的应变能力较强。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形势好于对发达国家出口的趋势仍将延续。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亚洲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仍然强劲,对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的出口增长从6月份的18.1%增至7月份的23.5%。另外,考虑到数月后发达国家进入圣诞订货季,中国的出口或将获得季节性的利好推动。另外,中国的进口需求也保持在高水平,这对于全球经济增长仍将是重要动力。
美欧债务危局的出现,是其经济发展模式中内在缺陷产生的结果,这为中国思考未来长久发展之路提供了借鉴。有学者指出,在这种借鉴与思辨中,应该避免“因噎废食”的倾向,因为在很多方面,美欧的问题是“过度”,而中国的问题是“不足”,因此,外部危机的出现更应该成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契机,而不是放缓内部改革步伐的理由。(据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 谢鹏 刘云非 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