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亚键:人民币国际化谨防追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4:04 来源: 重庆晨报人民币国际化提速明显加快,目前境外人民币已高达万亿元以上,仅一季度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量高达3603亿元,占去年全年的总量70%,预计全年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有望达到去年三倍。人民币跨境结算已收到实效,但其负面效应也在显露,须引起各方重视,均衡考虑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警惕因人民币国际化速度过快而危及货币政策目标和金融安全。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初衷是管住国内流动性,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缓解外部资金流入。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人民币必须具备跨境结算的支付手功能、长期资本的投资功能、作为一国货币储备的储藏功能。央行的人民币国际化是想让人民币在境外修建一个蓄水池,这个蓄水池就是拿来储存人民币;再修一些水管,能够让水自由地流动,这流动的水就是“人民币跨境结算”。但很少国家主动将人民币作为储藏货币,人民币国债也暂时没有对外开放,这样一来,储蓄池职能基本丧失,水管流量过大则会回溢,一旦风吹草动,境外人民币就会回流国内,对货币政策带来冲击,并助推国内的通货膨胀。
此外,在升值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很容易成为国外资本竞逐的“价值洼地”,但随着国内物价的进一步推高,境外空机构看空人民币汇率,境外的人民币很容易成为悬在中国头顶的“堰塞湖”。境外交易量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在这一点上,国内普遍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却没有做好承担义务,承受冲击的思想准备。
人民币国际化还容易成为外资企业隐性福利,对内资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由于境外借入人民币贷款利率不受央行基准利率限制,香港市场流动性泛滥,借入一年期人民币贷款或者发行一年期人民币外债利率仅为1.8%-2.5%。远低于国内银行贷款利率,这些人民币贷款或者外债很容易被外资机构获得,汇往其国内分支机构使用,而内资企业在资金匮乏,利率高涨的双重压力下,一开始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就输在起跑线上。
人民币在没有成为象美元一样的硬通币情况下,人民币国际结算不能解决贸易的根本问题,而成为推迟购汇和提前结汇的推手。人民币国际化的既定目标已经确定,是中国利益的必经之路。在现有的规模下,货币当局应警惕重蹈“高铁速度”复辙,过于追求跨境结算规模而忽视风险,缓一缓人民币国际化,等待金融风险防范跟上国际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