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罗奇:提升消费占GDP比重将吸收中国大部分储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07:28 来源: 《财经网》

  中国已经不再愿意相信华盛顿空洞的承诺和拙劣的经济管理手段了,更不愿因此而将自身的金融及经济的稳定性置于危险境地

  斯蒂芬-罗奇

  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羡慕美国的经济活力。但如今,他们对美国政府及其拙劣的经济调控手段已失去信任。就在次贷危机余音未息之时,债务上限和预算赤字之争又起,这成为中国对美国不满情绪的最新导火索。

  但是,如果美国跌入深渊,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过去后,中国积累了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试图以此让自己的经济体系免受外部冲击。至2008年下半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金融资产最大的海外持有者。

  中国这么做,不仅因为这样能令其感到安全,还因为其汇率政策使之几乎别无选择。为维持人民币和美元间的紧密联系,中国必须将其外汇储备的适当比例不断转为美元资产。

  然而,这样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中国已经意识到维持当前的增长战略毫无意义。让中国领导层作出如是判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2008年的危机和大衰退让中国开始警醒。长期以来,出口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但如今这一引擎已出现大减速的迹象。终端市场需求增长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降速,低于过去30年中国出口繁荣期的速度。

  其次,“保险费”的成本——以美元为主的巨大中国外汇储备池——因政治风险而被放大。在美国政府当前的政策下,“美元资产是无风险的”这一概念值得怀疑。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了对美国财政政策以及美国国债安全港地位的关注。与大多数美国人一样,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国一定会设法避免赤裸裸的违约。但这并不是重点。如今对于任何“修正”方案的实质,人们深表怀疑。

  最后,中国的领导层也注意到中国自身宏观经济失衡所带来的风险、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增长以及美元外汇储备囤积在造成失衡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此外,患上增长饥渴症的发达国家,正在对其严厉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管制措施施加压力,这种压力很容易让人们想起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所遭遇的状况。

  但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不会同意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中国意识到,应处理好这些地缘政治的紧张态势。它将通过刺激内需从而摆脱美元资产依赖症来实现这一目标。

  基于这些认识,中国采取了一种相当透明的应对方式。其“十二五”规划就说明了一切:中国的经济结构将向消费型转型,以修正其所面临的失衡问题。通过创造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大规模城市化、扩大社会安全网,工资和购买力将得到很大提振。至2015年,消费占中国经济的比重将至少提高GDP5个百分点。

  消费驱动的再平衡可以修正上述多种紧张态势。这能让经济增长摆脱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危险路径,同时转向内需;还将使低估货币以支持出口增长的策略不再具有重要意义,从而给中国的货币改革提供客观的加速空间。

  但提升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将吸收中国大部分的剩余储蓄,这将使2015年中国的经常项目恢复到平衡状态(甚至出现轻微赤字)。这将大大减缓外汇储备的囤积速度,也将大大削减中国对美元资产的需求。

  因此,作为美国债券最大外国持有者的中国很快就会说“够了”。但又一次空洞的预算妥协,加上未来数年内比预期更疲软的美国经济增长,将导致政府大规模赤字的情形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将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中国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储蓄不足的美国经济如何能在不经受美元大幅贬值和(或)长期真实利率大幅攀升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华盛顿内部的反应相当傲慢:中国不敢这么做。除了美元资产,它们还有什么选择?为什么它们甘于冒损失风险而持有规模巨大的美元资产组合?

  中国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倒也干脆:中国已经不再愿意相信华盛顿空洞的承诺和拙劣的经济管理手段了,更不愿因此而将自身的金融及经济的稳定性置于危险境地。中国终于开始说“不”了,我们应该听听它们的话。■

  斯蒂芬·罗奇为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非执行主席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