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张剑荆:用好战略机遇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16:39 来源: 财新网

  “9·11”之后的十年间,中国充分利用总的战略形势中的有利因素,实现了经济上的不断跃升

  张剑荆

  2001年9月11日,恐怖主义分子对美国的袭击无疑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最重要的事件。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战略制定和国家行为,而且也对中国的战略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回顾十年来我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9·11”事件就像是一座分水岭,分隔出两个不同的地缘政治景观,上个十年使两国关系阴晴不定的战略模糊局面,被战略上的相互尊重取代了。“9·11”事件促使两国都提出了“战略机遇期”的构想。这一评估以及由此引伸出的两国国家行为,对世界格局都是极其重要的。从“9·11”到今天的利比亚剧变,历史有着内在的逻辑。

  在这十年间,中国充分利用总的战略形势中的有利因素,实现了经济上的不断跃升,形成了中国崛起之势。十年前,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崩溃论”,而今天,“中国模式”则引起广泛讨论。本期的“财新圆桌”专题中,多位有影响的学者探讨了这一问题。从大家的发言中可看出,对中国模式并无统一看法,有人说有,有人说无。但在这一问题上,“有”和“无”并不构成对立面。因为无论有无,都不意味着未来是确定的。这可以说是“模式论”之外的共识:为应对紧迫的挑战,需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实验,不断改革。在“新文化”栏目中,财新《中国改革》记者专访了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再复,他从文化的角度回应了对“中国模式”和”历史机会”等问题的关切。

  最近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增长,激发了学术界探究其内在机制的热情。本刊首席经济学家许成钢在“地方竞争的困境”一文中提出,中国经济总量的显著增长得益于“向地方分权的威权主义体制”。但是, 当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超出了GDP的范围的时候,这个体制不可避免地成了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对这套体制进行改革。

  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利用战略机遇期推动发展方面,成绩相当不俗,而如何利用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改革,则是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在本期中,编者组织了对法治、银行、汇率、交通、教育、草原生态等领域亟待改革的问题的讨论。读者也许觉得,这些都是老问题。确实,这些问题并不新鲜,但这就是转型中的大国所面临的处境。我们希望,改革不要总在一个地方打转。

  对我们这样一个转型中的大国,改革是与国家建设联系在一起的。在本期中,以提出“历史终结论”而知名的著名学者福山与世界银行治理组顾问布莱恩·列维共同撰写了“发展战略的四种模式”一文。相信该文对理解我国国家建设所取的路径,对于思考和推进中国的改革,将有所裨益。 ■

  张剑荆为财新《中国改革》常务副总编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