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是否应该拯救意大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15:10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在意大利将要掉入主权债务危机之际,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与意大利财长在上周的会面,被很多媒体解读为“意大利希望中国购买其国债”,拉意大利一把,也为帮助一下狼狈不堪的欧元区。

  这则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过这终究是传闻。实际上双方会谈的具体内容并未透露。然而这样一个传闻,也引起人们的好奇,那就是中国是否应该帮助处于困境中的意大利乃至欧元区?

  要回答这个问题,倒是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待“拯救意大利”这件事。简单地说,如果出于政治或外交等“大战略”来看,中国出手倒是有一定的理由;但如果单从经济方面来看,那么既没有什么大的帮助,而且风险还不小。

  从大战略来看,大概有三个理由。一是从整体上加强中欧外交关系。在欧元区出现困难时能够“雪中送炭”,这种姿态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其次,目前欧洲和美国联手压人民币升值,如果此时中国做些姿态,是否能一定程度上软化欧元区国家的压力,欧洲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方面的立场能否松动,倒也令人有所期待。第三就是可以打击一下美元独霸的地位,并能促使人民币国际化。

  然而,另一方面,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缺口很大,中国能够拯救多少也还难说。而且,中国如果贸然拯救欧元,也可能会有很多不利的后果。

  因为那些陷入债务危机的“欧猪国家”(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几个国家名字第一个字母连起来是“PIIGS”,与英文中的“猪”同音,不过也有人说这个流行于金融圈的名词有歧视含义,最好不要用),从根本上说,危机的源头是国家迫于习惯了高福利的选民的压力,政府开支过大,长期以来入不敷出。中国就算买他们的国债,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看看希腊和意大利等国家,到现在只要一提削减福利,就民怨沸腾,看样子危机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不从根本上解决,买他们的国债风险太大。实际上,就是欧元区内部,到现在分歧也很大,有的觉得这些“好吃懒做”的国家咎由自取,让他们先“有序地破产”再说,有的则说先救了再说。欧元区内部尚未统一,中国也没必要出手。

  况且,外汇储备严格来说并非是一国的资产。外商投资或购买中国的货物,必须把外币先兑换成人民币,这笔外币由央行保存,就是外汇储备。如果外商撤资,央行就必须从外汇储备中提出外币,换回外商所持有的人民币。正因为如此,所以外汇储备是“只能储备,不能用”。但近年来不少国家拿出外储建立主权基金,进行投资。投资目的自然是要回报。如果欧元区的风险如此之高,“藏富于官”的中国又何必把自己陷到“藏富于民”的欧元区?·张冲·(媒体人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