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MF:中国通胀下半年将呈下降趋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13:48 来源: 新浪财经

  作者:Nigel Chalk

  Nigel Chalk 是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高级顾问,目前任中国和香港特区代表团团长。自加入基金组织以来,他参与的工作领域涉及诸多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俄罗斯、韩国、巴西和阿根廷等。

  《可恶的小猪!中国的猪肉与通货膨胀》

  最近一次中国之行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已成为“愤怒的小鸟”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这款游戏的玩家几乎无处不在,今年在中国的下载量预计将达到1亿左右。我不禁想到,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与持续增长的通胀忧虑有关,是否是对那些(越来越昂贵的)顽皮绿猪的一种报复呢?

  在过去一年里,有关中国经济的观点经历了反复变化,从对经济复苏的忧虑,到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痛心,最后又回到对硬着陆问题的担心。

  当然,通货膨胀已成为中国今年经济环境的一大特征,应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通胀居高不下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会使本已在千方百计紧跟经济增长步伐的家庭收入受到沉重打击。

  经济过热?

  基金组织中国工作组的观点可能有些令人吃惊。我们认为,中国的通胀将在今年中期达到顶峰,下半年将呈下降趋势。因此,没有理由为通货膨胀大惊小怪。

  但中国经济如今已如烙铁般滚烫,它如何能够顺利逃脱通胀威胁,否定其他经济体都面临的经济学的万有引力定律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的诸多竞争激烈的制造部门仍一如既往地存在着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任何定价权,从而极大降低了由强劲需求导致的通胀风险。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供应总体上仍是过剩的(尽管高级技术工人稀缺),这有助于抑制工资增长,使它不至于远远走在生产力的前面。

  对于这样一个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半数都用于投资,且具有结构性劳动力盈余的经济体来说,是不大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制约和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过热”的。遇到了瓶颈么?是的。存在技能缺口么?毫无疑问。出现了经济的广泛过热么?没有。

  但这并不是说不存在通胀问题。在两个差异极大的领域,中国的需求压力都不言自明。其一是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膨胀。中国经济的确在不断增长,房价也在节节攀升。此时,政策制定者们不得不插手进来,采取行政措施抑制泡沫激增。

  餐桌上的通胀

  第二,中国面临着来自食品领域的巨大且不稳定的通胀压力。为什么通胀如此集中在整个消费篮子中的这一部分呢?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食品供需极为紧张,供给对食品价格上涨的反应也是缓慢且无力的。

  这将带来一种不安全的复杂局面:国内供给的任何波动——无论是出于气候还是禽畜病原因——都将很快转变成对生鲜食品价格的巨大影响。全球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只会使这一总体形势更为严峻。

  这并不是靠进口更多食品来缓解国内供给紊乱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中国的食品需求是无比巨大的。这个国家不仅生产出、而且也消费掉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小麦,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玉米,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大米,以及全世界一半的猪肉。同样地,中国的农业结构和有限的耕地资源也阻碍了有效的国内供给反应。

  因此,中国正面临巨大且时有发生的食品冲击,这些冲击主要来自国内,时不时给消费物价指数带来大幅波动。它们由最初对生鲜食品的影响逐渐渗透到消费篮子的其他部分,并在非食品领域的通胀中稍稍显露,继而在6-12个月后逐渐消散。宏观经济政策虽有助于阻止冲击从食品领域向其他领域扩散,但在应对这些压力的主要来源时却无能为力。

  我们再来看看最近一轮的通胀情况。我们认为,这一轮冲击在2010年上半年出现,始于新鲜水果、蔬菜和谷物,主要是气候原因所致。在2010年底,通胀开始向消费篮子的其他领域蔓延,同时又恰巧赶上信贷条件的适度放松。到了今年春季,通胀势头开始减弱,部分是由于受到了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抑制。通胀7月已经见顶并将在下半年快速消退。

  猪肉事件

  不幸的是,正当中国似乎将要走出通货膨胀的迷雾森林时,猪肉行情却又生事端。由于存在周而复始(且“意如其名”)的“猪周期”,再加上某些当地生猪疾病,猪肉价格一路飙升。如今我们发现,这一事件在更广范围内推升了通胀势头,再次启动了传导机制。不过,考虑到这一趋势已有一段时间,那么现在就开始反转宏观经济政策未免为时过早。

  令人宽慰的是,此轮食品价格冲击的规模小于以往;“猪周期”在不久后就会逆转,其影响理应很快消失。但令人难过的是,中国向常态和低通胀回归的时间又被再一次推迟了。可恶的小猪!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